籲Omicron監測「流感化」 公衛學者提1模式:全世界都在做

▲新冠肺炎疫情漸趨緩,台北街頭逛街民眾明顯增加。(圖/記者林敬旻攝)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逾2年,公衛學者認為應走向流感化監測。(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楊晏琳/綜合報導

新冠疫情至今已逾2年,台灣逐步鬆綁防疫政策、邁入共存模式。公衛專家也認為,對Omicron疫情的監測應走向流感化,減少行政防疫量能,將重點回歸中重症控制。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秀熙今(25日)於「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直播中建議,為讓行政防疫能量降低、焦點放在中重症控制,在輕症及無症狀方面,應開始跟上世界趨勢,學習紐西蘭、新加坡等國,利用流感定點監測經驗,發展新冠肺炎「流感化監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秀熙認為,應讓Omicron走向流感化監測(圖/翻攝自YouTube/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

▲陳秀熙認為,應讓Omicron走向流感化監測。(圖/翻攝自YouTube/新冠肺炎科學防疫園地)

無症狀、不須治療方面,施以族群問卷調查或血清抗體監測即可;輕症可採類新冠肺炎症狀及急性呼吸道症狀監測,並將焦點放在中重症,監測嚴重急性呼吸道個案的流行趨勢。

死亡案例上,陳秀熙也建議,可建立死亡預測模式,並將死亡通報分類成「臨終死亡、因慢性病或癌症照護不足導致的死亡、以及感染死亡」,藉此找出問題。

陳秀熙更直言,「全世界都在走流感化監測」,他認為,假設未再傳出新變種病毒,世界大流行將會走向地方流行。COVID-19的病毒型態也應做區分,將Omicron獨立分出,從COVID-Non-Omicron改為COVID-Omicron,並下修傳染病等級,自第五類改為第四類,才能使防疫行政及醫療量能,回歸到高危險群的照護。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