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感染保護力如打疫苗? 國際最新研究揭關鍵差異

▲▼中和環球購物中心新冠疫苗機動接種站不定期開設,今明兩天接受網路預約及現場排隊接種成年人一到四劑,及青少年第一二劑。新北市長侯友宜關心接種狀況,特地前來視察。(圖/記者湯興漢攝)

▲研究發現,接種疫苗帶來的保護力更全面。圖為台灣民眾接種新冠疫苗。(示意圖/記者湯興漢攝)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25日電

「自然」期刊最新研究顯示,從未接種疫苗者感染Omicron痊癒後雖有抗體,但對其他病毒株保護力有限,相較之下,接種疫苗後再染Omicron更能擴增抗體廣度,顯示接種疫苗仍有必要。

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嚴峻,接種疫苗是降低重症、死亡重要利器之一,但近來有人主張透過自然感染代替打疫苗,究竟自然感染後帶來的保護力如何、是否和疫苗相當,引發各界議論。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近日發布新聞稿指出,根據國際知名期刊「自然」(Nature)18日發表最新研究,從未接種疫苗者在感染Omicron痊癒後獲得的抗體,對於其他變異株的保護力仍相當有限,相較之下,接種疫苗帶來的保護力更為全面。

這項研究共收集18名Omicron染疫個案血清,其中8人曾接種2劑或3劑的mRNA疫苗,10人從未接種任何一劑疫苗,並以感染原始武漢株、Delta變異株、Omicron變異株的小鼠進行測試,量測體內病毒量、免疫細胞表現和發炎激素。

研究發現,曾接種2劑以上疫苗者的血清不只可對抗Omicron,也能對抗其他病毒株;從未接種疫苗者感染Omicron痊癒後的抗體,只對Omicron保護效果較好,若遇上原始武漢株、Delta變異株,保護力將降低15至20倍。

陽明交通大學微生物及免疫研究所退休教授黃麗華認為,這項研究顯示,人體在感染Omicron變異株痊癒後,產生的抗體可普遍提高疫苗對抗各種變異株的能力,也就是拓展抗體的廣度,未來疫苗設計時或許可加入Omicron的棘蛋白,做成雙價或多價型疫苗來增強廣效性。

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賴明宗指出,由於這篇研究並未進行活體保護力相關試驗,只能確認沒有接種疫苗者感染Omicron後,無法產生能夠對抗其他變異株的抗體,但實際保護力並不清楚,對於未來新型變異株是否有效也是未知數。

賴明宗表示,除了自然感染能夠增加疫苗帶來的抗體廣度,另一篇刊登在「細胞」(Cell)期刊的研究發現,接種第3劑疫苗也能夠增加抗體廣度。

兒童COVID-19疫苗近日展開接種,不少家長相當猶豫。長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顧正崙說,兒童染疫後重症機會雖不高,疫苗也無法完全保護幼童不被感染,但接種疫苗後才感染,可望誘發更好的免疫反應,降低重症風險。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