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薯條常用「二次油炸加工」! 專家揭好吃關鍵:吸油量越低越好

▲▼油炸薯條。(圖/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桃園農改場強調,好吃的藷條具備外部酥脆、內部鬆軟特性。(圖/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提供,下同)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近年氣候變遷導致水災及旱災發生頻繁,國際馬鈴薯產地生產受損,加上疫情影響國際物流運輸,貨物到港時間不穩定,市場馬鈴薯供應短缺,部分速食連鎖店因此而暫停販售薯條、薯餅等馬鈴薯產品。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指出,甘藷與馬鈴薯同為根莖類作物,主要成分皆為澱粉,作為食材常互相替代利用,甘藷的膳食纖維大約是馬鈴薯的2倍,但要怎麼自己炸出好吃的「藷」條,關鍵在於吸油量越低越好。

▲▼油炸薯條。(圖/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桃園農改場指出,市售炸藷條常使用二次油炸方式進行加工。

桃園農改場表示,紅肉甘藷富含β-胡蘿蔔素,紫肉甘藷富含花青素,甘藷的利用性更加地多元化,而馬鈴薯在台灣栽培因氣候限制侷限在秋冬裡作,主要產地僅在雲林縣、嘉義縣及台中市,因產量有限故市售馬鈴薯薯條多為進口。甘藷適合台灣氣候,一年四季都可種植,栽培面積更是分布全台,以甘藷替代馬鈴薯作為薯條原料,除了口感酥脆為許多人所愛,還可以支持國產農產品減少碳足跡。

只是藷條要怎麼炸才好吃?桃園農改場說明,好吃的藷條具備外部酥脆、內部鬆軟特性,且吸油量越低越好。市售藷條產品常會利用二次油炸方式進行油炸,其原因是因為生藷條導熱性較差,需要加熱好幾分鐘,藷條的中心溫度才會上升至85℃。若使用高溫單次油炸,藷條很容易因為加熱溫度過高,發生表面燒焦但內部不熟的現象。

▲▼油炸薯條的原理。(圖/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提供)

▲油炸藷條的原理。

農改場提到,二次油炸技術是將油炸分為兩階段,第1階段用比較低的油溫(170-180℃),先將內部組織加熱至熟,第2階段再利用較高的油溫(190-200℃)進行油炸,使表面形成酥脆的外皮,亦可以降低其吸油率。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