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資料照/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皮心瑀/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自4月大爆發,其中台北市染疫數最高記錄更達每天1萬3千多,如今則降到7千多到9千多。面對這段時間為防疫政策頻頻槓上中央,副市長黃珊珊強調,在第一線打仗,當然更能即時應變,這些經驗才是最珍貴的資產,而中南部確診數開始上升,台北市也每天緊盯醫療量能,做好準備,隨時可以支援其他城市。
黃珊珊回憶,4月起,台北市首先做的就是增設加強版專責防疫旅館,徵用了凱撒飯店等八百多間房供輕症或家裡不方便居家照護的確診個案入住。也做為居家照護病患的上轉機制、醫院輕症下轉的中繼場所,保護醫院的量能,直到4月底確診個案暴增,她親自督軍指揮將原來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的工作交給區公所共同執行,成立區級關懷中心,其實就是十二個行政區的災害應變中心,市政府全體動員支援各區關懷中心,其中警消同仁及市府各局處都派有同仁支援,萬眾一心服務市民。
黃珊珊說,中央的系統從五月一日起到五月底,都還是第一線同仁的惡夢,資料不全錯誤百出,每天都有同仁被民眾罵到哭,但是,台北市政府第一線的同仁完全沒有放棄,還是一樣有愛心有耐心、不厭其煩的做著重複的工作,而這段時間在醫院則擠滿大量快篩陽性民眾,雙北一個月前就已經提出快篩陽不必PCR就可給藥,因為急門診的確診率已經高達95%,如今終於等到中央下令。
黃珊珊感嘆,「很多人說我們故意跟中央唱反調,但我們在第一線打仗,當然更能即時應變,我可以理解中央必須兼顧全國疫情,但第一線打仗的經驗,才是最珍貴的資產,不是嗎?」台北市的疫情彷彿好像減緩下來,應該要歸功市民的自主防疫減少活動與接觸,其他縣市應該正在悶燒上升期,他們就是兩個星期前的台北與新北,同島一命,必要時要用各種公衛手段和市民自覺,才能度過這段黑暗過渡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