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文蛤外殼有一邊比較尖,另一邊比較鈍。(圖/農委會提供,下同)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文蛤料理,文蛤湯、文蛤粥等,蛤肉鮮甜多汁,是台灣海鮮飲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但這些貝類大家或許都吃過,不過分得出來嗎?農委會提到,尤其很多人常將文蛤跟台灣蜆搞混,最簡單方式是用「外殼」判斷。
農委會表示,仔細觀察可以發現文蛤外殼有一邊比較尖,另一邊比較鈍,比較鈍圓的一端是「前端」,常可看到軟白的斧足伸出殼外,文蛤就是透過斧足不斷的伸展與收縮,讓身體向前推進、潛入砂中。
▲蜆的殼面具有環狀凸起的成長輪。
農委會接著指出,另一端比較尖的是「後端」,通常是入水管及出水管的所在之處,牠會利用入水管吸水,藉由鰓部濾食水中的微細藻類或有機碎屑,再經由唇瓣送入口中,同時鰓部會吸收水中的氧分子呼吸,最後再從出水管排出水、雜質和排泄物。若文蛤離開水面,則會微開雙殼露出入水管與出水管,利用空氣中的氧氣呼吸。
至於常常大家會不小心把文蛤跟台灣蜆搞混了,農委會提到,牠們雖然都有堅厚的外殼,但是文蛤家族的成員在生物學分類中皆為簾蛤科,而台灣蜆為蜆科,就外殼而言最大的不同在於,文蛤的殼面比蜆光滑,蜆的殼面具有環狀凸起的成長輪。而文蛤外殼是黃褐色並帶有深褐色、深灰色、米黃色及白色等多變的色彩及花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