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見「台北街頭這幕」怕了!悲觀喊:1條件不足,台灣永遠沒準備好

▲▼新冠肺炎三級警戒降級前 台北車站周邊周一上班人流。(圖/記者屠惠剛攝)

▲眼見台北街頭車潮、人潮都回來了,醫師面對後疫情時代相對悲觀。(示意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李佳蓉/採訪報導

台灣在歷經一波Omicron席捲後,每天本土病例數在6~9萬間徘徊,指揮官陳時中坦言,目前正處於高原期,希望民眾能積極防疫、正常生活。北市聯醫和平院區醫師John Tai Kuo驚見「台北上班車潮和逛街人潮都回來了」,他站在醫療端面對未來相對悲觀,並坦言,若公衛資源不足「台灣永遠沒有準備好」。

醫師John Tai Kuo今(2)日在個人臉書寫到,「台北上班車潮和逛街人潮都回來了!下禮拜,小孩也都會回到學校實體上課。兩個禮拜後,防疫應該會類歐洲化或逐步解封。社會免疫之路。不只是生理上,還有心理,和群體意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醫師接受《東森新媒體ETtoday》採訪時指出,面對與病毒共存「我覺得台灣永遠沒有準備好!」不過,時代會推著大家前進。面對有望開放邊境,他則無奈地說,「沒辦法,資本社會不前進很難。」站在醫療端的他,對於未來較為悲觀,坦言公家醫院的資源不足是不爭的事實。

▲▼急診室,快篩站,篩檢站,護理師,醫護人員,醫療量能,醫院,醫事人員,疫情,防疫,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口罩,防飛沫防護面罩,連身防護衣,隔離衣,兔寶寶裝。(圖/記者李毓康攝)

▲醫師無奈喊,歲月靜好是有人承擔,而承擔的就是醫療人員。(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然而在疫情延伸的背後,是長期的公衛投資不夠!」John Tai Kuo指出,台灣將進入後疫情時代,面對人力規劃許多醫院主管還找不到需求的感覺要多少,因此規劃上相對困難,於是公家單位的各級長官成為傳聲筒,沒人敢下決策。他認為政府應大幅增加公衛預算。

John Tai Kuo認為,醫院的存在就是希望國民能正常生活,尤其是公家醫院,「但歲月靜好,是有人承擔,承擔的就是醫療人員。」他舉例如同兄弟姊妹照顧父母一樣,自己之所以能在前線擔任治療患者的醫師工作,是因為有家人把長者照顧好,讓他往前衝工作,社會或個人家庭都一樣。

John Tai Kuo感慨地說,「這條路沒有鎂光燈,而且疫情發生後,又被各種『辛苦了』或是防疫英雄化給抹平聲量。」他直言,「台灣後面的路都不輕鬆」,若公衛資源不足,面對後疫情時期的態度一定是悲觀的,但也只能樂觀看待大家會開始重視。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