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五年存活率僅15%」!醫曝4危險因子:愛吃辣、喝酒都上榜

2022年06月5日 18:58

▲▼窒息,喉嚨。(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台灣食道癌的五年存活率僅15%。(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下同)

文/問8線上健康諮詢 消化內科醫師盧柏文

「喝咖啡吃甜食,讓你胃食道逆流了嗎?」,這句經典的廣告詞家喻戶曉。在人手一杯手搖飲、燒烤火鍋隨手可得的現代社會裡,胃痛、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已然是文明病的最佳代表。可是,這些症狀若只是藉由胃乳與胃藥抑制症狀就能高枕無憂嗎?另外,菸酒不離手,檳榔常就口的朋友們,是否也偶有吞嚥困難的症狀呢?小心安靜卻致命的食道癌找上你!

認識食道癌

食道癌顧名思義就是原發在食道的癌症,依照位置及型態可以分為兩類,第一是佔全部食道惡性腫瘤約九成的「鱗狀上皮癌」,通常發生在食道的上三分之二處;第二是「食道腺癌」,一種從食道腺體產生癌變的腫瘤,常發生在食道與胃的交接處,且發生率有上升趨勢。

了解常見的食道癌種類後,我們更應該了解如何預防這樣致命的病症;讓我們從食道癌的危險因子逐一檢查,看看自己中了幾樣吧!

食道癌的危險因子

1.年齡與性別

食道癌通常好發於50歲以上的男性,近年因食道癌過世的前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及藝人安迪,更是大大增加了大眾對於食道癌好發於中年熟男的印象。

2.抽煙喝酒

對於老菸槍而言,食道癌與抽菸的關聯性也是密不可分。關於酒精的使用,除了直接刺激食道的黏膜,文獻更指出容易造成食道癌的產生,並且進一步造成胃酸過多、逆流的症狀,進一步傷害食道。看到這邊,還是快把手上的煙與烈酒給收起來吧!

3.刺激性飲食

東方人的特有飲食文化:麻辣燙,那種從裡暖到外的麻辣感真叫人抵擋不住。但是千萬要注意一下是否過量!根據研究指出,在某些文獻指出會造成黏膜的刺激,有可能會造成食道癌的發生;而反覆受傷的食道黏膜,會大大提升食道癌的風險。下次喝熱湯的時候,不仿多吹幾⼝,或是等它涼一點再喝吧!

▲麻辣燙,麻辣鴨血。(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經常吃刺激性飲食也會造成黏膜刺激、形成食道癌。

4.胃食道逆流

對於多數人而言,胸⼝灼熱、酸氣直衝喉嚨的不適感,都只是偶爾發作。倘若你的症狀反覆出現,也無法靠胃藥、胃乳改善,那就得當心是否有食道病變的可能性。嚴重的胃食道逆流很容易引起病患的不適,但是如果長期的胃食道逆流沒有經過有效的治療或控制,容易進展到下一個階段的食道病灶:巴雷特氏食道病變(Barrett’s esophagus)。

5.巴雷特氏食道病變

這個聽起來「很藝術」的病可是一點也不浪漫,它指的是一個食道癌前的病變,主要是下段食道產生了組織學上的變化,食道表面由「鱗狀上皮細胞」變化為「柱狀上皮細胞」的過程。大家可以想像成是原本建築物外牆貼了磁磚,在經過長年摧殘後,新來的建築工人隨便找了一些樹皮貼上去,而這些樹皮不僅保護功能低落,還隨時會剝落並且殘破不堪。 而且文獻指出越長的巴雷特氏食道病變意味著越高風險的食道癌症。

食道癌的症狀

至於食道癌到底有什麼症狀呢?到底有沒有辦法能在發生早期就自行發現呢?

1.吞嚥困難

當腫瘤變大影響了食道功能,就很可能發生吞嚥困難。起初可能會發現食用較硬的食物或大口的食物時,會出現吞嚥困難與疼痛感;當疾病繼續進展,甚至是吞流質食物都會出現症狀時,通常已較為嚴重,因此只憑症狀想要早期發現的並不容易。

2.胸腹部疼痛

腫瘤造成的發炎效應及組織變化,經常造成食道癌患者會出現長期的胸腹疼痛的症狀,特別是在吞嚥之後,因此若出現長期的疼痛,務必也要注意食道癌的可能!

3.吐血及黑便

食道腫瘤有潛在的出血風險,當血液順著消化道一路隨著糞便排出,就會造成較深顏色的糞便(俗稱瀝青便)。另外,若是食道血管大量出血、甚至是直接吐血,是非常危急的情況,病患很可能在幾分鐘內出血過多而休克,可說是一顆不定時炸彈。

4.體重減輕

惡性腫瘤造成的體重減輕是常見的現象,肇因於癌症造成的「惡病質」,也就是讓身體吸收營養的能力大幅下降的症狀。惡性腫瘤要嚴重到使人體重減輕,通常已有一定的嚴重度,特別是食道癌又是轉移特別快的一個癌症,因此如果不是刻意瘦身的狀態下,發現體重有明顯下降,就得要好好考慮進行一個完整的身體檢查喔!

▲▼癌輔營養品,小分子褐藻醣膠,人體臨床雙盲實驗,免疫力,新冠肺炎,癌症。(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若發現體重有不正常減輕,就應有所警覺就醫檢查。

食道癌的檢查

由上述症狀可以知道,食道癌要在早期就通過症狀發現,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導致食道癌在發現時多已有一定程度的轉移,尤其食道癌的預後相當不好,第一期的五年存活率雖有近60%、但第二期僅有40%、第三期約20%、第四期小於5%,而台灣整體食道癌的五年存活率,平均起來僅有15%左右,因此可以知道多數人都是在晚期才發現,遺憾終生。

雖然目前看來食道癌不容易早期就由病患自己發現有異常,但仍可以透過檢查來及早發現,一般常見的胃鏡檢查、上消化道攝影等等,都能幫助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見微知著。

隨著內視鏡科技的進步,現階段的內視鏡有將影像改良檢查的方式(Narrow Band imaging, NBI),此種檢查是利用特定波長的光源,使食道表淺的黏膜的淡紅色光源過濾後,更容易凸顯早期癌症病灶的方式,比起一般胃鏡視野內一整條紅通通的食道,影像改良檢查有著更加良好的早期檢驗率。

如果在影像檢查中高度懷疑有惡性組織的可能,就會使用食道鏡的切片,將病變組織取出,以病理檢查結果做為確定診斷的方法。

食道癌的治療

若是不幸的確診食道癌,到底有什麼方法能治療呢?以第一期的局部癌症(stage T1a~T1b)為例,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根除性的內視鏡黏膜剝離術(Endoscopic submucoal dissection, ESD),盡可能的將病變範圍再往外推的地方都切除乾淨,但若侵犯到食道黏膜下層或更深,就可能會需要開胸手術並進行食道重建術。

第二、三、四期以後的食道癌,除了手術切除之外、還必須清除被癌細胞佔領的淋巴結,並且搭配放射線治療及化學治療。

而近年來相當被看好的「標靶治療」,在食道癌的治療效果是不彰的。而在2020年歐洲腫瘤醫學會中,已經證實了免疫療法搭配傳統化學治療比單純使用化學治療更有效果;雖然這樣的免疫療法還在研究中,但總為如此難治的食道癌帶來一線曙光。

美食當前,步步為營

在繁忙的生活中,我們不免需要大啖美食來紓壓。倘若出現了胃食道逆流、甚至是食道癌的症狀,切勿輕忽自行買藥症狀治療,必要時一定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搭配內視鏡的檢查。而減少菸酒的使用,除了省荷包,也防止了可怕的食道癌發生,是不是一舉兩得呢?

本文經授權轉自:問8線上健康諮詢《【盧柏文醫師】食道癌-與美食相伴的寧靜殺手》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