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新降雪中首度發現「微塑膠」! 恐加速融雪、危害動植物

▲▼羅斯冰架(Ross Ice Shelf)為南極洲最大冰架。(圖/達志影像/newscom)

▲ 羅斯冰架為南極洲最大冰架。(圖/達志影像/newscom)

記者陳宛貞/綜合外電報導

紐西蘭研究人員在南極洲剛降下的雪中驗出微塑膠(microplastic),這種比米粒還小的塑膠微粒此前曾在南極海冰及地表水中發現,卻是首次在新降雪中找到,恐怕加速冰雪融化及危害動植物,對南極洲獨特的生態系統構成威脅。

根據《衛報》,這項研究由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博士生艾夫斯(Alex Aves)進行,由雷維爾博士(Laura Revell)指導,結果發表於科學期刊《冰凍圈》(Cryosphere)。

艾夫斯2019年自俄羅斯收集雪樣本,以確定微塑膠是否已從大氣轉移至雪中。在此之前,南極洲很少有這類研究。

雷維爾說明,他們原先樂觀認為,不會在這麼偏遠且原始的地方找到任何微塑膠,未料南極洲最大的羅斯冰架(Ross Ice Shelf)19個樣本中全都發現微塑膠。艾夫斯指出,「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南極新雪中發現微塑膠表明,就連世界上最偏遠的地區也存在塑料污染。」

艾夫斯發現,每公升融雪中平均有29個塑膠微粒,高於羅斯海(Ross Sea)及南極海冰此前的海洋塑膠微粒濃度。羅斯島(Ross Island)、紐西蘭南極科學考察站斯科特基地(Scott Base)、南極洲最大科學研究中心麥克默多站(McMurdo Station)附近採集到的樣本塑膠微粒濃度更高,幾乎達到偏遠地區的3倍。

此次研究發現13種不同類型的微塑膠,其中最常見的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通常用於製造飲料罐及衣服。

雷維爾指出,大氣模型顯示,這些微塑膠可能在空氣中飛行數千公里,但也有可能是人類在南極洲製造塑膠足跡,「我們在一張照片中發現一些基地周圍用來指路的旗子,顏色與我們在環境中發現最常見的彩色微塑膠相符。」

從珠穆朗瑪峰山頂到海洋深處都發現塑料污染,而人們會在不經意下吸入或吃下微塑膠,且最近一項研究發現,這種塑膠微粒會損害人體細胞。

雷維爾先前的研究則表明,大氣中的微塑膠會吸收地球釋放的輻射,導致氣候變化,而冰表面的黑色微塑膠會吸收陽光,導致局部暖化,且對動植物也有害,「我們仍在了解許多有關其影響的資訊,但就目前所知,情況不是太好。」

►20分鐘聽懂《Wow世界熱鬧什麼?》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