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男童發生MIS-C,眼結膜發紅、手腳脫皮。(圖/翁根本醫師提供)
記者許宥孺/高雄報導
高雄市一名2歲男童確診康復後2周,突然發燒近40度、手腳脫皮、嚴重膿尿,被送進急診室,就醫觀察後,醫師診斷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醫師提醒,兒童染疫後2-6周須注意併發症,若出現發燒、紅疹、腹痛、嘔吐等症狀要儘速就醫,否則恐休克危及生命。
收治病例的高雄榮總兒醫部急重症科主任翁根本表示,這名2歲男童就醫前2周感染新冠肺炎,因高燒不退被家長送進急診室,驗尿時發現有嚴重膿尿,懷疑是泌尿道感染,經給予抗生素處置後,隔天仍持續高燒。
▲男童左手臂處卡介苗接種結疤處紅一圈(左),右圖為康復後。(圖/翁根本醫師提供)
翁根本說,查房時,發現男童身上有紅疹,特別是左手臂處卡介苗接種結疤處紅一圈,另外,雙腳周邊也紅腫,眼結膜也有發紅現象,考量男童確診後康復,診斷為MIS-C。
翁根本指出,經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顯示男童的冠狀動脈和心功能正常,就給予高劑量免疫球蛋白治療,男童於12小時後順利退燒,後續血液和尿液細菌培養報告也是陰性,更證實這不是細菌感染,退燒後,觀察3天,男童就順利出院。
翁根本表示,不過男童出院1天後又出現發燒症狀,但是精神活動力正常,經評估後,又再住院,醫師再次安排心臟超音波檢查,這次顯示冠狀動脈正常,但有極輕微的心包膜積水、疑輕度心肌炎,另外手指和腳趾端有脫皮,更符合MIS-C的臨床表徵。
▲男童康復出院後又復發,手腳脫皮。(圖/翁根本醫師提供)
翁根本說,由於治療一週內又復發,屬於免疫球蛋白治療抗藥型,除了給予第二次高劑量免疫球蛋白治療,並加另一種抗發炎藥物類固醇,治療過程曾高燒到攝氏39.8度,但隔天就順利退燒,觀察幾天,如無異常,會安排出院,繼續再門診追蹤。
翁根本提醒,兒童於新冠肺炎感染痊癒後2至6週內,要注意併發症,推測MIS-C和病毒感染後引發的免疫風暴有關,需及時診斷治療,以免病情惡化。MIS-C患者病徵是發燒3天以上、草莓舌、身體紅疹、腹痛、腹瀉、神經學症狀等,好發於5歲以上,且約有一半以上會呈現休克。
高雄市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會議曾指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好發於感染新冠肺炎後的兒童、青少年,發生率為十萬分之二,以5-13歲兒童為主,常在確診後的2-6周發生,致死率為0-2%。最常出現的病徵是發燒,偶伴腹痛、腹瀉、嘔吐、心肌功能不良、皮疹、非化膿性結膜炎,甚至產生休克。市長陳其邁則建議,施打疫苗可減少MIS-C發生率達到9成以上,鼓勵家長盡快帶孩童施打疫苗。
高雄長庚日前收治高雄第一例MIS-C,患者是一名6歲女童,現已康復出院。而高雄榮總收治的這名2歲男童則是第2例,目前病況也已好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