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分享美國研究,「大量快篩」就能大量減災。(示意圖/記者洪巧藍攝)
網搜小組/鄺郁庭報導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14日坦言,Omicron亞型變異株BA.4、BA.5遲早會進入社區,預估可能會造成下一波疫情,讓許多專家呼籲要及早準備。醫師黃軒就在臉書貼出美國研究,分享一個可以「大量減災」的方法,就是「大量快篩」,搭配非藥物介入措施,蔓延的疫情很快就獲得控制了。
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在粉絲專頁「黃軒醫師 Dr. Ooi Hean」貼文,點出「如何快速減低這些人員(大專院校/私立企業/公家機關)的傳播鏈?」的答案,那就是「大量快篩、大量減災」,分享國外真的有用這樣的方法控制疫情。
他貼出國際期刊一篇美國研究的文章,指出美國厄巴納大學2年前的秋天開始,針對大學和附近社區流行新冠的地區進行了一項3T計劃(Target、Test、Tell)。其中,研究人員每週都做了大量的快篩檢測,結果不到一個月,快篩陽性率從2.86%掉到0.25%(8月30日至9月12日);3個月後,用掉百萬劑的快篩,陽性率降至0.16%。
▲用快篩抓出早期的感染者,就能減少傳播機會。(示意圖/記者屠惠剛攝)
研究人員還指出,學校其實有規定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但R0值始終在1以上,傳播力仍然很危險。結果,加上一周快篩2次,R0值就可以下降至1以下;搭配手機APP追蹤和暴露風險提示,R0值更可以降至0.19。
之後,研究人員也在當地高中學校、私人企業和公家機關做了大量快篩+NPI措施(非藥物介入措施,可分成個人保護、環境保護、社交距離、旅遊相關措施),發現只要有大量快篩使用,這些地方的疫情蔓延就會很獲得控制。
研究人員就認為,用快篩抓出早期的感染者,就能減少出門去傳播的機會,「如果可以天天快篩,會更好!」黃軒則是強調,從研究結果來看,除了快篩很重要,仍然要維持著NPI措施,「因為畢竟Pandemic(大流行)在全球尚未完全消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