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文榮/非漲不可!通膨下「菜單成本」與「皮鞋成本」的現象觀察

2022年06月15日 11:50

▲美國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期勁增了 8.6%,且創1981年以來的最高點。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曾在5月底坦承她過去一年都誤判美國的通貨膨脹局勢是個「錯誤。(圖/路透社)

● 鍾文榮/科普經濟學作家、資深產業分析師

台灣是否處於「通貨膨脹」的階段?到目前為止,政府的說法千篇一律是「物價上漲」,正因為經濟學上對於「通貨膨脹」迄今沒有一個根本的定義,於是,人民感受到的真實面與官員堅持的理論面(包含政治面)產生很大的差距,以致於常有「何不食肉糜?」這種幾近荒唐的說法出現。

美國勞工部在6月10日公布,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期勁增了 8.6%,且創1981年以來的最高點,若僅計算核心物價指數年增率也高達6%,美國政府若否認美國處於通貨膨脹階段,想必一定噓聲不斷。因此,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才在5月底坦承她過去一年都誤判美國的通貨膨脹局勢是個「錯誤」,提早預知了十天後美國的物價正處於失控的階段。

政府與百姓對通膨感受不同 外食費攀升最令民眾有感

台灣的CPI年增率雖然不如美國處於失控的狀態,但眾所皆知,台灣的物價有部分是被政府插手「管制」,很難完全由主計總處所公布的數值,得知真實的物價面貌。即是如此,我們依然可以依據某些細節,觀察到實際物價成長後,生活周遭產生的變化,我舉兩個總體經濟學課本中的例子——「菜單成本」與「皮鞋成本」。

主計總處公布台灣5月份CPI較去年同月漲3.39%,即使政府基於很多理由與立場,仍否認台灣出現通貨膨脹的現象,且堅信物價年增率會逐漸下降(這道理很簡單,但物價不會)。然而,消費市場依據價格機能早已因應,尤其是食物類與外食類的漲幅,當然是「有感」。如下圖所示,5月份食物類CPI漲幅已達7.4%(10年來第四高),外食費CPI漲幅達5.8%(十年來最高),我相信消費者不只「有感」,而且還「很痛」,不是嗎?

▲食物類與外食費CPI年增率。(資料來源/主計總處)

就算不是「通貨膨脹」,消費者面對持續上漲的物價處理方案,都是理性預期,但大多數人的理性預期對於總體經濟的撼動方式與效果不一。在物價開始上漲時,消費者若預期物價會持續上漲,在假定其它條件不變之下,消費者會選擇囤貨或者是提早消費,這時候需求提高,反而讓物價持續上升;經過一段時間之後,若物價持續上漲,但收入的漲幅跟不上物價漲幅時,這時候消費者就會減少消費,若物價是成本推動性的通貨膨脹時,需求降低但物價不會下降,這時候一不小心,就可能落入經濟學家稱之的「停滯性通貨膨脹」,這也是經濟學家最擔心的事。

供應商寧願承擔「菜價成本」 不願讓物價凍漲

第一個現象是「菜單成本」。如果各位觀察過外食餐廳上的菜單與零售商店上的標價,在這段時間一定漲價過,而更動標價的次數與頻率,在於物價變更的程度,經濟學上我們稱變更標價的成本為「菜單成本」,業者可能要更改印刷、更改銷貨系統等,以及面對消費者可能減少消費的損失。在一般時候,「菜單成本」與漲價的邊際收益相較,在價格彈性較高時,邊際收益會低於「菜單成本」,以致於我們觀察到的現象是價格會出現僵固與黏性;然物價持續上漲時,邊際收益會高於「菜單成本」,我們所觀察到的現象是,業者可能會頻繁的更動標價,這也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普遍現象。

我所觀察到的實際現象是,在一些連鎖通路,如果供應商要調漲價格,通路業者會向供應商收取一筆「變價費」,包含了系統處理費與價格標籤等變動的成本,原意就是供貨商所供應的價格,最好不要隨意調高,這種機會成本就有阻卻供應商調價的味道。但這段時間因應大宗物資連續的漲價,供貨商面對不得不調漲的壓力,即使面對一次性的「變價費」,相對於漲價的邊際利潤,就會選擇提高售價來因應,這個「變價費」就是「菜單成本」。

▲更動標價的次數與頻率,在於物價變更的程度,經濟學上將變更標價的成本稱為「菜單成本」。(圖/路透社)

物價上漲和鞋底有關係! 民眾消費行為反映物價趨勢

第二個現象是「皮鞋成本」,這也是兩階段的現象,但經濟學家用比較誇張的解釋說明,因應物價持續上漲,民眾的鞋底消磨的程度會提高!各位可能會認為,物價上漲與鞋底「有何干係」?在第一階段,物價開始上漲時,消費者若預期物價會持續上漲,會更頻繁地進行囤貨消費,鞋底消磨速度增快;若物價持續上漲,消費者若預期銀行會升息,將會降低現金持有的數量,增加到銀行或ATM提領現金的次數,同樣讓鞋底消磨速度增快!

說穿了,即使政府迄今仍未公開說台灣已處於通貨膨脹的階段,但消費市場與民眾的消費行為早已理性因應,不是嗎?

熱門點閱》

►呂秋遠/捐款制裁海德堡性騷犯 別把任何事泛政治化!

►朝鮮半島局勢升溫! 美日韓三邊關係持續加溫 

►趙春山/香格里拉對話聚焦烏克蘭、台海 美中防長各自表述

►誠品與統一集團的心結 百貨業內捲期來臨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