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寒不適人居竟有遺跡 文史研究揭雪山「神秘史前石屋」面紗

▲▼雪山西稜線石屋遺跡景象。(圖/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雪山西稜線石屋遺跡景象。(圖/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中央社

雪山西稜線海拔2800至3600公尺有多處史前石屋遺址,石屋群的所屬族群、選址與建造原因存在謎團,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推動人文史蹟研究計畫,盼揭開高山石屋的神秘面紗。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發新聞稿指出,雪霸園區屬於高山生態環境,每年進行園區內動物相、植物相、保育類動物(台灣櫻花鉤吻鮭、山椒魚)及其生活棲地研究與調查,也推動人文史蹟相關研究計畫,透過訪談鄰近泰雅族、賽夏族部落及現勘高山史蹟等方式,協助保存珍貴的人文史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中,在雪山西稜線分布有多處史前石屋遺構,海拔2800至3600公尺間的高山,氣候嚴寒不適人居、難以農耕,也無相對豐富的中大型哺乳動物可供狩獵,令人對石屋群背後的族群及遷徙產生好奇。

雪管處表示,泰雅族及賽夏族曾流傳在其傳統領域內居住著其他異族群,由族群移動觀點來看,石屋群的建造者,可能是早於台中環山地區另一群的泰雅族人,但仍需有進一步考古證據加以釐清。

雪管處委託學術單位進行為期2年研究,目前已知的石屋遺址,皆建於雪山西稜線附近的平緩崩塌地及相關地形上,且鄰近溪流最上游,推測與取水考量有關。

雪管處指出,調查發現,志樂溪可能是雪山西稜線石屋聚落遺址群的核心區域,與台灣南部大崗山石筍紀錄的古氣候資料類比,屬於古氣候史上較為溫暖潮濕的時期,這些史前聚落可能是伴隨著小冰河期的到來而遷離。

雪管處副處長陳俊山表示,今年度已規劃將雪山西稜史前石屋及埤亞南道、大甲溪道2條雪山山脈古道調查成果彙整成書出版「山徑.聚落與人群」,期盼用深入淺出的書寫方式,呈現研究團隊踏查所見所聞,拉近民眾與雪霸國家公園內人文景觀及史前遺跡的距離。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