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全球擴散,亞洲已出現確診個案。(圖/翻攝自WHO/Nigeria Centre for Disease Control)
記者楊晏琳/整理報導
猴痘疫情擴散多國,在非洲以外的35國累計超過2500例,如今傳入亞洲,不僅新加坡、南韓出現確診個案,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昨(22日)更表示,台灣上週也有出現疑似通報,所幸目前已排除。面對猴痘疫情,除世界衛生組織(WHO)將緊急召開會議外,國內亦祭出相關策略應對。猴痘是什麼、症狀有哪些?《東森新媒體ETtoday》也整理常見7大QA,一解民眾疑惑。
Q1:猴痘是什麼?
A1:猴痘是一種人畜共通傳染病,與天花病毒同屬,主要在靈長類和齧齒動物類間傳播;於1958年首次被發現,用於研究目的的猴群中爆發2波疫情,而剛果民主共和國(DRC)在1970年通報首例人類感染。
Q2:台灣目前有通報病例嗎?
A2:莊人祥昨說明,國內上週有通報猴痘疑似病例,當時確實緊張了一下,所幸已經排除;該案是一名赴歐洲出差的60多歲男性,在國外已確診新冠,同日雙手出現水泡、水痘樣皮疹,入境之後特別送負壓隔離,經過採檢排除猴痘。
莊人祥指出,目前還不清楚和新冠是否有關,還是其他疾病引起,至少水痘、猴痘都是陰性。他也提到,這2日會將猴痘列入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第二類法定傳染病需於24小時內報告,必要時,得於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目前包含白喉、登革熱、麻疹等疾病屬於此類。
Q3:猴痘的傳播途徑是什麼?
A3:
動物傳染
直接接觸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有機會被感染;食用受感染的動物肉類也是一種危險因子。
人體傳染
接觸到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損傷的皮膚或黏膜或被污染物品也有機會被感染。但飛沫傳播需在長時間面對面接觸情境下較容易發生;此外,產婦若感染猴痘病毒,可經胎盤垂直傳染給胎兒,或於產程中因接觸而傳染。至於是否會透過性接觸染疫,仍有待研究。
Q4:猴痘的症狀有哪些?碰到疑似案例如何通報?
A4:皮膚病灶如皮疹、斑疹、水泡等,發燒,畏寒,肌肉痛,淋巴腺腫大等;部分亦出現生殖器感染情形,於兒童或免疫低下族群可能導致重症。
疾管署日前也說明,猴痘臨床症狀與天花類似,但傳染力較弱,嚴重度較輕微。常見症狀可用目前天花臨床條件進行通報,如醫師診治到病患有突然發燒 38.3°C(101°F)以上,接著會依序出現不同型態及進展一致的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且無其他明顯病因,並須特別與水痘(VZV)做鑑別診斷。
疾管署指出,若臨床醫師碰到疑似病例,可於傳染病通報系統選擇天花通報項目,並於備註中填寫「疑似猴痘」,檢體採檢與送驗方式同天花,送疾管署昆陽實驗室進行檢驗。
▲電子顯微鏡影像下的猴痘病毒顆粒,左側為病毒成熟粒子,右側未成熟。(圖/路透)
Q5:致死率高嗎?國際如何應對?
A5:疾管署表示,猴痘對大多數人的的症狀通常輕微,症狀持續14至21天會痊癒。西非分支猴痘病毒株,也就是英國病例的病毒株,其致死率為1%;但中非(剛果盆地)分支病毒株致死率則高達10%。
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也曾針對猴痘疫情進行說明,猴痘感染者通常於2至4週後痊癒,兒童較常出現重症。他表示,猴痘無特定療法,但天花疫苗對猴痘的防護力約85%;且18世紀後,人類也利用「牛痘」預防天花,呼籲民眾不必過於擔心。
而WHO也將於今日召開緊急會議進行討論,確認是否將其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此前,世衛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曾說,這波猴痘爆發並不尋常,令人擔憂。
Q6:現今有預防猴痘的疫苗嗎?
A6:有多項研究證實,天花疫苗能夠有效預防感染猴痘。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於2019年核准由含有減弱天花病毒株製成之新疫苗(JYNNEOS),可用預防天花和猴痘感染,適用於18歲以上感染猴痘之高風險族群。
美國FDA亦核准ACAM2000為含有活病毒的天花疫苗,目前被用於感染天花高風險者,但台灣目前尚無此兩種疫苗。
Q7:如何預防?
A7:WHO表示,良好的衛生與安全的性行為,能有效控制疫情;疾管署則指出,民眾應避免接觸猴痘感染者和動物,所有食物必須徹底煮熟後才能食用。
疾管署也呼籲,近期歐美國家陸續發生疫情,出國民眾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相關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之檢疫人員,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接觸史。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