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社事件展覽《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在屏東演藝廳展出。(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屏東報導
1874年的「牧丹社事件」看似是歷史洪流中的一瞬,卻改寫了近代東亞的政治局勢,也深深影響台灣及島上各民族的命運!歷時3年的田野調查,牡丹社事件展覽《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即日起於屏東演藝廳展出,透過當代策展手法,打造五感體驗的臨場感,讓觀者重返歷史現場,深入了解牡丹社事件的歷史價值與當代意涵。
▲《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透過當代策展手法,帶觀眾重返歷史現場。(圖/記者林育綾攝)
牧丹社事件堪稱是台灣最重要的命運轉捩點之一,然而作為主角之一的牡丹群社及高士佛社,鮮少留下關於事件的文字記述,過去不但未能聽見他們的觀點,也不容易呈現以他們為主體的歷史詮釋。但經過20年來公部門與民間的共同努力,以牡丹群社及高士佛社為主體的歷史詮釋,已逐漸浮現。
▲牡丹社事件展覽《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在屏東演藝廳展出。(圖/記者林育綾攝)
屏東縣長潘孟安表示,在歷史上,屏東是台灣與世界萬國的第一個交會點,1871年「琉球漂民事件」、1874年「牡丹社事件」,都發生在屏東,是影響台灣命運的重要涉外事件。
而這是個歷時3年的計畫,從屏東縣府向文化部申請「再造歷史場域計畫」開始,到2019年的南國與萬國國際研討會與調查研究,再到今日的牡丹社歷史展覽,期望透過歷史事件的再詮釋,凝聚地方共識,再現歷史記憶,並帶動地方觀光與產業。
▲屏東縣長潘孟安提到,透過文化部支持「再造歷史現場計畫」挖掘在地歷史文化。(圖/How studio/青鳥制作提供)
牧丹鄉鄉長潘壯志也提到,牧丹社事件對原住民造成很大的衝擊,而他們從50年前就很想推展相關事宜,直到潘孟安縣長上任後,向文化部爭取再造歷史現場計畫,核定的預算也超乎想像,終於得到正面的肯定。
▲環形空間,以代表牡丹鄉顏色的紅黃帆布打造。(圖/記者林育綾攝)
《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由青鳥文化制作執行,衍象設計實驗室闞凱宇策展,先前在台北打頭陣,讓更多人重新認識牡丹社歷史;如今緊接在屏東演藝廳展出,展區置入更多元、豐富的在地元素,更加入許多互動體驗裝置設計。
▲▼以代表牡丹鄉顏色的紅黃帆布打造,象徵石門古戰場的地域特徵。(圖/記者林育綾攝)
一入場以牡丹古調的吟唱歌聲,訴說祖先們的故事;接著步入環形空間,以代表牡丹鄉顏色的紅黃帆布打造,除了代表石門古戰場的地域特徵外,更特別在地板鋪設「軟土石」,模擬雙腳踏入歷史回憶的感受。
▲特別在地板鋪設「軟土石」,模擬雙腳踏入歷史回憶的感受。(圖/記者林育綾攝)
此外,藉由展區中央的雷射光緩緩地掃動,象徵鵝鑾鼻燈塔向外界告知的存在,如同說書人的角色,引領民眾進入故事情境。
▲展區中央的雷射光緩緩地掃動,象徵鵝鑾鼻燈塔向外界告知的存在。(圖/記者林育綾攝)
《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說明發生在1874年的石門戰役,儘管只是歷史洪流中的一瞬,卻改寫了近代東亞的政治局勢,深深影響台灣及島上各民族的命運,藉由當代策展手法,帶領民眾重返歷史現場,以牡丹古謠、牡丹群社的口傳歷史呈現,聆聽過去未能被大眾聽到的在地聲音,保留這段珍貴的歷史記憶,並從中思考牡丹社事件的歷史意義。
▲展區置入更多元的在地元素,更加入許多互動體驗裝置設計。(圖/How studio/青鳥制作提供)
▲展區置入更多元的在地元素。(圖/記者林育綾攝)
《半島一瞬:聆聽牡丹的聲音》
展期:6/24 (五) ~ 8/9 (二)
時間:9:00–17:00(週一休館)
地點:屏東演藝廳1樓
免費入場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