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署合作意向書,推動小燕鷗棲地營造。(圖/環保局提供)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
2022小燕鷗賞鳥趣活動,26日於桃園大園區竹圍漁港北堤展開。活動中,市府副秘書長邱俊銘,在海洋保育署黃向文署長見證下,代表市府與中油公司、中壢東南扶輪社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推動小燕鷗棲地營造、環境教育及生態保育工作,桃園市野鳥學會亦將積極參與,讓遠從南半球飛來的小燕鷗,能在桃園沿海安心撫育下一代。
邱副秘書長表示,每年的5到7月為小燕鷗繁殖季,他們會遠從印尼、澳洲和紐西蘭等地飛來臺灣,並進行築巢孵蛋並養育幼雛,直到7、8月時再南返。小燕鷗為二級保育鳥類,喜歡群聚在開闊的海邊沙礫地築巢,是唯一在台灣本島繁殖的鷗科鳥類。
竹圍漁港北堤、許厝港重要濕地、富林溪出海口、白玉海灘、大潭G1、G2區等是小燕鷗在桃園沿海的5個主要繁殖棲地,桃園市野鳥學會自2019年起開始進行繁殖監測調查,依據最近3年的觀測紀錄,每年平均約150隻成鳥出現在桃園沿海,最高可達200隻,今年截至6月初的調查結果,光在竹圍漁港北堤就已觀察到150隻成鳥,顯示竹圍漁港已成為小燕鷗重要繁殖地。
雖然其他棲地因大環境變遷,成鳥數量有略微減少,但今年在桃園沿海出現的成鳥總數已超過往年的平均值。不過,今年小燕鷗除竹圍漁港北堤以外的其他棲地,無論是成鳥及雛幼鳥數量都不如以往,確實是個隱憂,因此,希望透過MOU的簽署,由市府海管處整合中油、中壢東南扶輪社的資源,並與桃園市野鳥學會積極合作,在桃園海岸加強小燕鷗繁殖棲地營造工作,包括搭建圍籬,防止流浪犬入侵、天敵、人車干擾,再配合布設假鳥,吸引小燕鷗在此共築愛巢,並放置庇護瓦幫牠們遮風擋雨防日曬,希望未來有越來越多的小燕鷗選擇在桃園沿海安心築巢繁衍下一代。
海洋保育署黃向文署長說,我國有84種海鳥,其中有11種為我國保育類動物,在台繁殖的燕鷗便占了7種。據調查小燕鷗族群超過百巢以上的大型繁殖地共有四處,其中桃園竹圍漁港為其中之一,而有多處繁殖地都有人為干擾與外來種及野狗入侵情形發生,在桃園市政府努力下,逐步保留及營造小燕鷗棲地,避免受到人為、野狗外力侵擾,打造育雛良好場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