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4種傳播方式 醫揭一半病患有這症狀!起初像流感

記者陳俊宏/綜合報導

國內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對此,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表示,典型的猴痘通常以類似於流感的症狀開始,包括明顯頭痛、發熱、發冷等,約50%的病患會全身性淋巴結腫大;目前已知有4種傳播方式,包括密切接觸已感染病毒的人或動物、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呼吸道和伴隨性行為的皮膚接觸傳播。

吳昌騰25日在「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臉書提到,這種病毒之所以被稱為猴痘,是因為研究人員於1958年首次在實驗室猴子身上發現這種病毒,但研究人員認為,它會從囓齒動物等野生動物或其他感染者身上傳播給人類;儘管研究人員仍不清楚哪些動物自然攜帶病毒,但他們確實知道它在許多囓齒動物(如松鼠、老鼠)中傳播,並可以從動物傳播給人類。

吳昌騰指出,從英文名稱上來看,猴痘(monkeypox)和水痘(chickenpox)以及天花(smallpox)有點像,事實上,他們也確實都是屬於「正痘病毒屬」,因此典型的猴痘發病病程很類似天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猴痘病毒。(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猴痘。(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吳昌騰說,猴痘病毒可感染任何年齡層,傳播方式一般是通過破損的皮膚、呼吸道、眼睛、鼻子和嘴巴進入人體,目前傳播方式主要有:

1、密切接觸已感染病毒的人或動物。(與感染者皮疹的密切個人接觸或皮膚接觸)

2、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感染者的衣服、毛巾或床上用品)
由於猴痘病毒的DNA在表面上非常穩定,被感染者污染的衣服和床單是可以傳播這種疾病。

3、呼吸道?
由於呼吸道飛沫有一定的傳播距離,所以長時間、面對面接觸已感染病毒的人或動物(prolonged face-to-face contact)也可能傳播病毒。

4、猴痘病毒也以一種不熟悉的方式傳播:伴隨性行為的皮膚接觸傳播。
最近它出現在城市環境中,感染者有時會出現生殖器及會陰區域皮膚病變,這表明病毒可能通過性接觸傳播。

吳昌騰表示,猴痘的潛伏期約12天(5-21天),臨床症狀方面,典型的猴痘通常以類似於流感的症狀開始:

1、明顯頭痛、發熱、發冷、劇烈背痛、虛脫及偶爾有腹部疼痛,約50%的病患會全身性淋巴結腫大。

2、在發燒及身體不適2天後,在第3天至第6天會出現類似天花的小水痘,疹子在臉部及四肢較為明顯,皮疹至手掌心和腳掌。(離心性的皮膚疹)

吳昌騰提到,但特別注意的是,WHO的報告指出,這次爆發的許多病例「沒有出現典型的臨床症狀」,而是「非典型特徵」,包括僅出現少數或單一皮膚病變,病變出現在生殖器或會陰、肛門區域,而可能不再擴散,以及在發燒和其他全身症狀出現之前,就先出現皮膚病變!這點就要臨床醫師特別注意了!

吳昌騰說,猴痘對感染者有多危險?先前中非變種的感染致死率約為10%,但目前流行的是來自西非的較溫和變種,其感染致死率估計約為1%,到目前為止,最近受影響的歐美國家還沒有死亡病例。

吳昌騰寫道,目前猴痘最有效的鑑定方法,是用PCR檢測病毒的基因;治療主要為症狀治療,猴痘本身的預後取決於罹病者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的併發症。

▼吳昌騰表示,猴痘的潛伏期約12天(5-21天)。(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猴痘。(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吳昌騰表示,天花疫苗被認為對猴痘的有效率約為85%,目前美國FDA在2019年有批准用於預防猴痘病的天花疫苗JYNNEOS(MVA-BN),也被稱為Imvamune(加拿大商品名)和Imvanex(歐洲商品名),適用於在18歲以上的高危險成年人群中預防天花和猴痘感染。

吳昌騰指出,但疫苗接種目前建議於有風險的醫護人員、使用正痘病毒的實驗室人員、對猴痘進行診斷測試的臨床實驗室人員、其他可能有風險的人員進行暴露前預防。

吳昌騰說,如果在接觸猴痘後4天內接種疫苗,可以幫助預防病毒的早期發作;如果在接觸猴痘後4到14天內接種疫苗,可以減輕疾病的嚴重程度,但單靠疫苗接種也無法根除猴痘,只有在了解猴痘的流行病學情況下,疫苗接種才有效。

國內出現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確診個案,是一名自德國返台的本國籍20多歲男性,目前在負壓隔離病房治療中。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指出,匡列接觸者還是9人,目前都無症狀,但因為潛伏期長,還需要觀察。

疾管署25日公布「猴痘防治工作手冊」,並提醒,猴痘傳播對象具侷限性、多與陽性個案親密接觸或不安全性行為,或照顧確診者的醫護;由於國際猴痘疫情逐漸擴大,疾管署將持續加強國際港埠檢疫措施及民眾風險溝通與衛教宣導,並積極與國際藥廠洽談第三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藥物。

疾管署呼籲,為減少受感染的風險,建議民眾出國應避免接觸猴痘疑似個案,返國入境時如出現發燒、皮膚病灶如紅疹、丘疹、水泡或膿疱等疑似症狀,應主動告知航空公司人員及機場港口檢疫人員,並儘速就醫,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

▼猴痘接觸風險等級。(圖/疾管署提供)

▲▼猴痘接觸風險等級。(圖/疾管署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