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
為了協助本土教育扎根,教育部首次結合跨部會館所資源,與7個國立館所合作推動「本土教育人才培育計畫」,即日起到11月底為止,規劃37場次以「科學本土」為主題的研習,今(29日)舉辦起跑記者會,希望藉由結合各館所資源協助,協助教師將本土教育融入課程規劃能力,增進學生與土地的連結及情感關懷。
▲教育部次長蔡清華希望透過科學本土教師增能系列研習,加深設計教材知能及落實本土教育。(圖/記者許敏溶攝)
今天上午的科學本土教師增能系列研習開跑記者會,由教育部次長蔡清華主持,蔡清華在致詞時表示,希望透過培育計畫,把科學的元素逐步納進來,非常高興今年舉辦各級學校的人才培育計畫,將科學為本作為今年主題,配合各地的國立館所,接著是地方與民間的館所,以及民間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將台灣本土科學素養與經驗,讓各級學校老師了解,希望藉此建構地方知識系統,提升教師對教學現場與教材啟發,加深設計教材的知能,並落實本土教育。
教育部國教署表示,這次活動積極推動教師研發科學本土教育課程教材,以及推廣在地館所資源,媒合國立台灣圖書館、科學工藝博物館等7個館所,依據各館所不同屬性,規劃以「科學本土」為主題的教師研習課程架構,結合「本土產業科技」面向,從地球科學、航太科技、生命科學、生態環境動植物、醫學研究、產業發展出發,並邀請人文與社會科學及本土科技專家學者一同合作。
以首場開跑的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為例,教育部表示,透過基礎科學、產業科技、生態環境及應用科學等議題開設工作坊,邀請專精本土議題的領域學者分享,藉此打開教師視野並增進科學專業知識,另外科學工藝博物館將帶領老師瞭解到台灣是如何從農業逐步邁向工業化進而成為全球最受矚目的科技之島,並開設「揭開本土工業發展的秘密」及「本土紡織科技產業探奇」兩主題課程,運用典藏物件及專家、學者的主題講座,使用科工館資源,認識本土科技、產業特色。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