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小孩昏睡vs.昏迷不醒 119接電話「60秒內」要決定是否送醫

▲在119指揮中心,負責接電話的消防員得在短時間內做出是否派車的判斷。(圖/記者陳以昇翻攝)

▲在119指揮中心,負責接電話的執勤員得在短時間內做出是否派車的判斷。(圖/記者陳以昇翻攝)

記者唐鎮宇/調查報導

國內新冠肺炎防疫政策邁向共存,卻連帶凸顯醫療後送的制度缺陷,《東森新媒體ETtoday》調查,目前確診民眾想求助,主要可透過三個管道,一是當地衛生局專線,二是撥打1922防疫專線,三是打119。其中最關鍵的就是119。

負責接聽119電話的執勤員肩負重責大任,要在極短時間內問清楚民眾身體狀況、接觸史等,再聯繫衛生局是否派車、確認醫院以及聯絡就近分隊派出救護車。若不小心錯判,可能會導致民眾錯失救援良機,或浪費救護車能量,每個決定都影響重大。

今年30多歲的張先生,目前在某縣市的救災救護指揮中心工作,負責接聽119電話。疫情前是每6小時一班,但疫情發生後人員分流,現改為每天工時12小時,上班一天再休假一天。張先生說,疫情期間民眾打給119有很多樣態,接電話的人除要先問對方是要通報火災還是需要救護外,還要問清楚症狀,還有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與群聚史(簡稱TOCC);另外身分證或居留證字號也要盡快取得,才能判斷後續要怎麼處理。

▲確診民眾聯繫示意圖。(圖/視覺中心)

張先生說,一般來說,輕症確診者應該要聯繫當地衛生局,需要緊急救護的確診者才是打給119,但實務上常會遇到民眾反映「衛生局電話打不通,所以我才打給119」,這時第一線就要判斷,如果輕症,就要協助聯繫當地衛生局或1922防疫專線,改派防疫計程車;如果是症狀較嚴重者,同樣要聯繫衛生局確認是否派救護車,以及要送到哪一家醫院。如果情況危急,119也可以直接要分隊派車,沿途再幫忙聯繫衛生局確認後送醫院。

基隆市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科科長黃欽賢也說,除了少數緊急的案子外,大部分的案子都會要聯繫衛生局,如果沒有調派就送去醫院,送去遇到滿床醫院也沒辦法處理。一般來說119接案後,會透過電話或LINE群組聯繫衛生局。

但黃欽賢說,實務上遇到的情況很多,像有些輕症民眾打給119,119再打給衛生局請代為聯繫防疫計程車,但衛生局聯繫後發現深夜沒有防疫計程車,又回過頭請消防局派救護車。有時候情況緊急,衛生局還沒答覆要送往哪家醫院前,消防局也會先請分隊派車,沿途再詢問要送往哪家醫院,只是,這種情況也曾遇過醫院因無負壓隔離病房而拒收。

依內政部最新統計,2020年全國119共接到近240萬通電話,其中有113萬通、約47%是緊急救護需求,但也有108萬通是與緊急救護無關的案件,例如兒童嬉鬧、精神異常、惡意騷擾甚至打錯電話,這些執勤員也通通要接。

因為救護能量有限,119把關「不能來者不拒」通通派車,但要怎麼從民眾報案的言語中判斷,哪案該派,哪一案不用?張先生說,三級警戒期間消防署有制定一份《消防機關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第三級疫情警戒救護應變指引》,裡頭提到確診者若有意識不清、喘或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或胸悶等三種情況,可以通知最近的分隊派救護車前往,雖然現在不是三級警戒,但很多情況仍會沿用這個標準。

▲會打來119的民眾,都覺得自身情況很緊急,但對119執勤員來說,救護車數量有限,必須快速又謹慎的判斷是否要派車。(圖/記者李毓康攝)

▲會打來119的民眾,都覺得自身情況很緊急,但對119執勤員來說,救護車數量有限,必須快速又謹慎的判斷是否要派車。(圖/記者李毓康攝)

「確診孕婦發燒但沒喘」要不要派車陷兩難

張先生舉例,有次有位確診民眾打來,表示他已經發燒一整天,希望救護車將他送醫,但新冠肺炎出現發燒症狀還滿普遍的,這時119執勤員就會引導詢問「有沒有胸口悶?是不是很容易喘?」如果回答「好像有一點」,那這時候派車沒問題。如果不會喘、胸口也不會痛,那就會請他改打1922,或是由119聯繫衛生局改派防疫計程車。


但張先生說,實務上也有一些彈性空間。他舉例,先前有位確診的孕婦打來,同樣也是發燒,雖然聽起來症狀不符合指引派車要件,但孕婦很激動,加上懷孕的不確定因素很多,「也許休息幾天就沒事,但如果到時候小孩因此流產,有糾紛就很麻煩」,當下他就決定聯絡分隊派車。另外像有些是家中有八、九十歲長者確診不適,因年長者風險較大,執勤員也會傾向派車。也有些縣市標準較寬鬆,若遇到症狀不符合派車標準的民眾,執勤員最後都會多問一句:「你有需要派救護車嗎?」如果民眾回答「要」,119就會派車。

孕婦、高齡者,還較容易判斷,但有些卡在中間的就顯得相當兩難。張先生說,例如有民眾打來,說他肚子很痛、痛到「受不了」,但「肚子痛」並不在派車的三要件裡,可能只是胃潰瘍這種風險低的情況,同時,也有部分機率是胃穿孔、腹膜炎這類到醫院需要馬上處理的情況,這時到底要不要派車?又或有家長表示「小孩都在昏睡」跟「小孩已經昏迷不醒」,要如何判斷情況是否嚴重?每一通電話都是考驗執勤員的風險判斷。

去年國內確診數尚未爆發、接觸者隔離規定也較嚴格時,接聽119的執勤員詢問TOCC要問得更仔細,一個疏忽可能就會連累同事。張先生說,曾發生原本只是單純車禍案件,救護車到現場將傷者送醫後,醫院採檢才發現傷者確診,變成派去的消防員都得隔離。所以接聽民眾報案電話時,要問清楚身體狀況、接觸史等資訊,判斷有無染疫風險,再通知分隊是要著標準防護,或更高一級的「C級防護」前往。

這麼多複雜的資訊跟聯繫動作,要在多久內完成?答案是「60秒」。張先生說,過去消防署訂有「從接聽到派車要在60秒內完成」的績效指標,但疫情期間要問得東西更多,讓119執勤員壓力更大,後來消防署在前年3月發文公告,防疫期間的救護派遣案件不列入績效指標統計,大家的壓力才稍微舒緩。

▲因疫情影響,去年車禍送醫人次大減10%。(圖/民眾提供,下同)

▲因疫情影響,去年車禍送醫人次大減10%。(圖/資料照片)

疫情減少出遊 車禍送醫人次大減

依消防署資料,疫情前救護車緊急救護出勤次數每年約在110萬次左右,但2020年提高到近113萬次,增加0.72%;去年再提高到近114萬次,再增加0.83%,也是10年來新高。雖然因疫情影響,這兩年救護車出勤次變多,但實際送醫人次卻減少。2020年送醫人次僅約86萬,較前一年減少1.23%;2021年再下降到85萬6千多次,減0.7%。

▲疫情讓車禍送醫人次減少,但急病送醫人次增加。(圖/記者唐鎮宇)

消防署分析,送醫人數下降主因是因疫情減少人流流動,去年車禍送醫人數減少3萬2000人次、約減少10%;但急病送醫增加1萬2000多人,增幅近4%。張先生說,其實打進119叫救護車的民眾,絕大多數都是輕症、可自行前往醫院者。

台北市消防局緊急救護科股長謝宜樺說,119只是末端,若前端包括防疫專線量能能擴大,廣設緊急門診、社區關懷中心、車來速等,把輕症、無症狀的確診者分流或自行就醫,119跟醫院就會減少負擔,能把資源留給需要的人,「119就不容易出現電話接不完,或是病人接不完的情況」。

延伸閱讀

獨/「恩恩案」追蹤!全台救護出勤大調查 僅8縣市達標

獨/等救護車遇緊急情況 撥119「線上指導急救」續命

獨/救護車出勤平均變慢54秒 兩大影響原因曝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