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活生生將牛痘膿皰的膿液注入男孩手臂的切口中。(圖/www.cdc.gov.tw)
實習記者廖翊慈/綜合報導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統計指出,全球已有4357例猴痘確診個案,台灣成為亞洲第三個出現猴痘案例的國家。猴痘與天花的病徵相似,兩者同屬「正痘病毒」,接種第三代天花疫苗可預防猴痘,但因天花是人類最早根除的病毒,台灣自1979年也停止接種疫苗,意即43歲以下民眾沒打過天花疫苗(又名牛痘疫苗),因此對於猴痘的近親天花,以及天花疫苗為何又稱為牛痘疫苗,《ETtoday新聞雲》帶您來了解背後故事。
根據疾管署的資料顯示,急性傳染性疾病「天花病毒(Variola virus)」,最早發現於中國及印度,十六世紀時造成全球350多萬人因感染天花而死亡,甚至在直到1970年以前,全球每年感染人數超過1500萬人以上,其中至少200萬人死亡,是繼黑死病後,人類面臨較為嚴峻的疫情之一。
▲天花病徵會在身體各處長滿膿包。(圖/www.cdc.gov.tw)
天花疫苗又名牛痘疫苗,發明者是一位英國的醫生愛德華(Edward Jenner),他生於1749年5月17日的格洛斯特郡伯克利,14歲時跟著外科醫生在倫敦當學徒,將一生所學的醫療知識與技術貢獻給家鄉。
1796年,愛德華得知牛痘是天花的近親病毒,而當時村裡流傳著,擠牛奶的女工在感染牛痘後,並沒有感染天花,這也激起愛德華的醫學精神與想法,他對8歲的詹姆斯(James Phipps)進行了著名的牛痘試驗,他將牛痘膿皰的膿液注入男孩的手臂中,來驗證這個謠言的真實性,後來發現接種過牛痘膿皰的詹姆斯,的確對天花病毒免疫。
愛德華將詹姆斯的試驗報告提交到皇家學會,卻被駁斥說這項試驗過於大膽,必須要有更多的案例來證實。天花是當時最大的殺手之一,特別是免疫力較低的兒童,因此愛德華將同樣的方法試驗在其他孩子身上,甚至包含了自己11個月大的兒子,過程中愛德華被許多人批評,尤其是神職人員,認為他從動物身上取下病毒並其注入人類身上,是非常不潔的。
結果公布於1798年,愛德華用拉丁語「vacca(牛)」創造了疫苗一詞,他的事蹟也被記錄於BBC歷史人物篇中。1980年WHO宣佈天花病毒從地球上根除,並建議停止牛痘疫苗的接種,目前全球僅有俄羅斯以及美國亞特蘭大城兩處與WHO合作的實驗室保有此病毒,且在操作病毒實驗前,需經過WHO的核准,各國皆擔心天花病毒可能被恐怖分子的不法利用,發展生化武器,2014年世界衛生大會討論是否銷毀僅存的天花病毒活體,但因兩個主要委員會意見分歧無法達成共識。
▲病徵的發展過程。(圖/www.cdc.gov.tw)
疾管署的資料也指出,天花主要透過與天花病人之間直接或間接接觸,天花病人之唾液、血液、組織液、水泡液、脫落的皮屑、結痂、排泄物,及天花病人使用過沾有天花病毒的物品等,或是吸入病人的飛沫,都有感染的風險,與目前的猴痘一樣,直到結疤完全脫落前,仍具有傳染力。
國內目前針對天花有戰備用疫苗,考量目前有限的疫苗儲備量,以及疫苗副作用的評估,暴露天花病毒三天內,仍可藉接種牛痘疫苗預防感染天花或減輕天花之症狀等,目前建議不宜全面接種,可依照相關衛教資訊做好自身防護。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