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鐘不只60秒!「閏秒」小確幸 天文館證實:可以多睡一秒鐘

時間,時鐘,沙漏。(圖/達志/示意圖)

▲50年前的今天正是世界首次實施閏秒。(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張乃文/台北報導

每4年會遇上一次的閏年,在曆法中會比平常年份多出一日,共有366天。不過,除了閏年、閏月外,研究發現,也存在著「閏秒」。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分享,50年前的今天(6/30)正是世界首次實施閏秒,標準時間23時59分59秒的下一秒不是0時00分00秒,而是23時59分60秒,就在那一年,時間多出了一秒。

50年前的今天,1972年6月30日,全世界第一次實施了「閏秒」。天文館指出,當天格林威治標準時間23時59分59秒的下一秒不是0時00分00秒,而是23時59分60秒。而台灣因為時差的關係,閏秒加在「7月1日上午7時59分的第60秒」,這多出來的一秒鐘是為了修正地球自轉不規則,而造成與計時工具間的差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天文館解釋,自1972年以來已經增加了27秒,最近一次實施閏秒是在台灣時間「2017年1月1日7時59分60秒」,但下一次仍是未知。天文館說明,計時方式有兩種,一是根據天體位置測量所得的天文時間,與地球自轉有關,稱為「世界時」(UT1);另一種則是以銫-133原子振盪頻率來測量的原子鐘時間,稱為「世界協調時」(UTC),也是全球採用的世界時間標準。

天文館提到,由於地球自轉會受到內部構造、星體潮汐力與地軸擺動等因素而快慢不均,但原子鐘卻精準且均勻,於是兩者之間便會出現不一致,若放任不理,或許幾萬年後會發生明明時鐘顯示為中午12時,但已夕陽西下的景況。

為了避免這種情形發生,天文館提及,當兩種時間系統在半年或一年內相差將超過0.9秒時,國際地球自轉服務局(IRES)便會對全球發布「閏秒預告」,並在6月30日或12月31日的最後一秒鐘,對「世界協調時」實施閏秒調整,以配合「世界時」的不規則變化。

閏秒的調整對人們而言,毫無感覺,不過對於極精密的實驗與測量則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天文館說明,對資訊系統而言甚至是個災難,如:2012年的閏秒調整,造成了許多大型網站當機,因此國際上有不少反對設置閏秒的提議,但國際電信聯合會於2015年表決通過,將閏秒制度至少維持到2023年,因此距離2023年還有一年的時間,會如何發展還要繼續觀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