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民眾在新冠急性感染症狀康復後出現後遺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最新研究指出,確診新冠肺炎之後出現的免疫反應,會攻擊大腦內的血管,這可能就是導致病患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的原因之一。
NIH研究團隊解剖9名染疫後身亡者的大腦,結果並沒有在大腦中找到新冠病毒,但卻發現人體自身的抗體攻擊了大腦血管內壁的細胞,進而導致發炎和損傷。此研究結果可以解釋,為何有些人確診後會受到持續性影響,包含出現腦霧、頭痛、疲勞、失眠、味覺和嗅覺喪失等症狀,也有助於替長新冠設計新的治療方法。
NIH科學家、研究資深作者納特(Avindra Nath)表示,確診患者通常會出現神經系統的併發症,但潛在的病理和生理原因都還不清楚,「我們先前在屍檢中發現患者大腦中的血管損傷和發炎,可是不明白其中損傷的原因,而在這篇研究論文中已找到重要見解。」
9名接受屍檢的參與者年齡在24歲至73歲之間,腦部掃描都有出現血管損傷,透過和另外10個對照組進行比較後發現,針對新冠肺炎產生的抗體,錯誤地瞄準形成「血腦障壁」(blood-brain barrier)的細胞。這種細胞是阻礙有害入侵者進入大腦、允許必要物質通過的重要結構。
研究指出,這些細胞的損傷可能會導致蛋白質滲透、出血或血栓,從而增加中風的機率;同時還可能讓巨噬細胞到滲透部位進行修復,進而導致發炎。研究團隊表示,受攻擊區域內的正常細胞被嚴重破壞,影響其解毒和調節新陳代謝的能力。
納特說,「這種免疫反應很可能在新冠肺炎患者體內持續很長的時間,導致其神經元受傷。」此研究能協助改良長新冠患者的治療方法,「或許可以透過降低免疫反應的藥物來幫助緩者,這些發現具有非常重要的治療意義。」
►染疫最怕後遺症!「6種人」患長新冠風險最高 專家也難估痊癒時間
►長新冠患者「失眠比例高」!染疫康復突現睡眠障礙 恐釀嚴重後果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