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祖嘉/強勢新台幣匯率才能減緩通膨

2022年07月13日 11:50

▲我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3.59%,是近幾個月以來的新高。(圖/記者屠惠剛攝)

●林祖嘉/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系兼任教授

上周主計總處公布我國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3.59%,這不但是近幾個月以來的新高,而且使得今年上半年的CPI達到3.13%的高水準,上一次我國全年CPI超過3%是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時候了。雖說目前我國的通膨情況比西方國家動輒超過7%或8%的情況好一些,但因為我國名目薪資成長很慢,只要通膨稍為上漲,可能就會造成實質薪資出現負的情況。

以今年年初公教人員加薪4%為例,這是近20年來加薪最多的一次。但去年我國的通膨為1.98%,且今年一定會超過2%,結果他們的實質薪資還是負成長。

現在大家關心的問題是,下半年通膨又會如何呢?主計總處5月下旬把今年的通膨預測調升到2.67%,1個月後央行又再調升為2.83%。那麼今年的通膨是否可能超過3%?

疫情、俄烏戰爭、中美貿易戰 全球嚴重通膨的主因

首先,在國外因素方面,美國到5月為止已連續3個月CPI超過8%,6月超過8%的機率還是很高。造成今年嚴重國際通膨的主因有:

第一,過去兩年,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為了拯救疫情下的經濟蕭條,大幅印製鈔票,全球流動性太多,自然造成對通膨的壓力。最近美國聯準會幾次大幅拉高利率,也是希望減少流動性來抑制通膨。

其次,俄烏戰爭造成國際能源和糧食價格大漲,最近能源價格開始下降,對通膨有一點緩解的作用。但國際缺糧的問題依然嚴重,即使俄烏戰爭結束,可能也無法解決今年烏克蘭糧食供應不足的問題。

第三,全球疫情逐漸趨緩,下半年各國的民間需求會逐漸出現,甚至不排除會有報復性消費的出現,這又會對通膨造成上漲壓力。

最後,因為美中貿易戰和俄烏戰爭,造成現在全球經貿和政治板塊一分為二。國際供應鏈也出現裂解和重組的現象,一方面過程不順利,另一方面勢必會造成廠商生產成本的增加。

上述幾個因素有短期有長期,雖然有少部分可能在短期內解決,但大部分都無法立即處理,因此今年下半年國際通膨的問題很可能依然嚴重,因此美國聯準會提高利率的速度與幅度也會同時增加,除了會對全球景氣造成打擊以外,對於通膨的可能抑制效果還有待觀察,因為尚有其他幾個重要因素的影響。

▲造成今年嚴重國際通膨的主因有有短期因素,也有長期因素。今年下半年國際通膨的問題可能依然嚴重,因此美國聯準會提高利率的速度與幅度也會同時增加。(圖/路透)

我國原料仰賴進口 今年通膨超過3%機率高

至於在國內方面,我國的重要原物料幾乎都靠進口,因此當國際價格上升時,輸入型通膨就難以避免。今年以來,CPI上升3.13%,而躉售物價(WPI)卻高漲14.43%,而且是由年初一直上升到6月;同時,上半年我國的進口物價更上漲15.53%。當廠商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可預期下半年的CPI不太可能趨緩下來。當然,這還要看央行如何處理貨幣數量的問題,也就是提升利率的幅度會是多少。另一方面,經濟部從7月起平均調升電價8.4%,此舉可能導致物價上升約0.4%,如此一來,今年通膨超過3%的機會又增加了。

因為我國通膨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進口商品價格上升,因此如果新台幣匯率略為上升,應可抵消部分進口價格的問題。然而,最近因美國升息,導致全球貨幣對美元匯率都呈現下跌的趨勢,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最近已跌到近30:1,貶值固然對出口有利,但對於已很嚴重的輸入型通膨是雪上加霜,因此建議央行應採取更強的匯率政策,引導較為強勢的新台幣匯率,以減緩通膨,這是央行必須思考的方向。

熱門點閱》

►許嘉棟/許嘉棟/FED寧取物價穩定 捨經濟景氣

►胡偉良/全球房價都在漲 房產反映貨幣現象 

►陳起疆/從伊藤博文到安倍晉三

►周行一/日圓將持續貶值 日本經濟前景不樂觀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中時新聞網」,原標題〈以強勢新台幣匯率減緩通膨壓力〉。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