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跟努力同樣用心!作家在疫情工作寫書「想睡就睡」成果驚人

▲▼     在家上班,疫情,遠距教學,工作        。(圖/Pixabay)

▲害怕休息,害怕落後,害怕失敗⋯,拖著身體工作成為習性。(示意圖,非當事人/Pixabay)

文/許菁芳

摘自/悅知文化《疫之生

這本書寫於二〇二一至二〇二二年,始於疫,終於疫。剛開始寫作時是立夏,大疫初起,人人宅居在家。寫了一季,工作與身體都有變化,思路略有停滯,擱置過年,又在春分時重拾鍵盤。一篇篇慢慢整理,完稿於次年夏天,節氣約是小滿。又是大疫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雙疫之間寫作,感覺十分奇妙。此夏與去夏似乎輪迴重逢,表面看來情境相似,裡頭卻有重重變化。同樣是防疫在家,去夏確診數三位數,今夏五位數;但去年還沒有疫苗,土法煉鋼地防堵與避險,今年確診如打第四劑,親友中標者此起彼落。不過,即使疫情大變,以平常心面對的淡定感也沒有變。兩個夏天的氣氛反而又很相似,沉潛安養,靜待疫過。

兩個夏天同樣忙碌。兼課多排在下學期,故春際夏初總是特別忙。二〇二一是博士學位完成後第一個正式的學期,接了各種課程、演講,準備教職面試,也繼續寫研究論文。當時已經覺得很忙。但顯然,學界日子沒有最忙,只有更忙。二〇二二春天如電影倒帶,去年邀約過的兼課、演講全部再來一次,另外還在風城多了三學分,面試拓展至島國南疆、內地與海外。在沒有時間做研究的時候,也還是要保持動能,想盡各種策略維持發表,揪團跟團,稿約邀請來者不拒。忙碌似曾相識(déjà vu)。

居家辦公,遠距辦公,居家上班,在家工作(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跟著全世界進入了虛擬工作的時代。(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疫來時都是忙碌正盛時。知識工作的性質使然,只要有網路VPN連圖書館,人在哪裡都可以教書、寫功課。我跟著全世界進入了虛擬工作的時代。長時間在家,我很感謝多年前為自己選擇了知識這個行業。這是一份可以超越諸多時空限制的工作。而且確實符合我的性格,宅宅。

當然,物理上的宅居終究帶來不可取代的變化。人隱居,終有潛伏之姿,多有休養的意識。這兩季我都從頻繁的出差通勤轉為長篇大論的宅居生活,疫臨都在五月,彷彿是一進入夏天,生活就突然急轉彎,開進長長的林蔭隧道,眼界與心思都開闊、涼爽起來。離開通勤的節奏,山居引人回到自然的韻律。去夏炎熱晴朗,人活在大片大片的陽光熱氣之中,晨昏有蟬聲蛙鳴,日記浸潤在旺盛的綠裡。今夏雨多,從春雨到梅雨,大把大把的水灑落,蟬聲蛙鳴少了,但常在深藍幽暗的凌晨聽見若紫嘯鶇的口哨聲。避疫又避雨,我幾乎不出門,對著窗外雲霧綿綿,寫字的能量不快,但很悠長。

疫居,有一部分過生活的興味得以舒展開來,如蜷曲的茶葉在熱水中逐漸舒張,而人終於有興致等一杯熱茶開放。早上可以聽podcast做早餐,想吃什麼就做什麼;菜頭粿、蔥蛋,鬆餅、薯餅(hash brown)、早餐腸(sausage),粽子、煎餃、烤地瓜,甚至是加了蛤蜊的鍋燒意麵。每天都可以給自己泡咖啡;出門的日子常常連泡掛耳包的時間都沒有,現在花十分鐘看咖啡膨起滴落,只是小小的細節,卻把時間填充得非常踏實。

在家裡沒事就是上網買東西。喜訂蔬果箱,坐等夏日農產豐盛到我家,又喜訂3C設備,買雷射印表機、升級七十吋液晶電視。工作到一段落,坐在冷氣房裡吃芒果追劇,喜上加喜。在家躺好竟還有助於疫情減緩,真是人生難得的一段日子,不事生產就有貢獻。

於此,我逐漸體會到疫之生機。原本奔流在外的注意力、生產力與各類資源,受到抑制,轉往內部滋養。身體安靜下來,開始有餘裕感受原本存而未聞的各種豐盛美好。其實山本來就是在的,蟬聲蛙鳴也是在的,只是我以前沒有聽見。寫作的窗景日日如是,夏日晨光每天都流轉來一次,只是我不一定有心力享受。

首疫之夏,我常想,幸好入居了這個房子,當時只是一股衝動,搬離市區後通勤也耗時;但接受了轉變,生活就駛往新的航線。疫時發現山中無歲月,最適合讀書人。因而理解到轉變也是一種預備,轉變來時不抗拒,過了就抵達新的風景。大疫使此理更加明白。

深一層說,雙疫雙夏,休養的層次其實還有不同。雖然是做什麼都可以,但拿這奢侈的大把時光做什麼,冥冥中還是有注定。去年我很認真做瑜伽,發現了很多身體的訊息,也是從來都存在,只是聞所未聞。例如認識到自己害怕休息。瑜伽練習後總會有不可抑制的疲倦浮上來,此時小睡一下最好。但若是晨練後,想睡時偏偏也正是一日開工時—九點多十點晝寢,我心裡很難克服。拖著身體工作,我逐漸看見這是多年習性,源於恐懼。

我害怕休息。害怕落後,害怕失敗,害怕坐實懶惰的批評。但休息不代表不努力;其實休息跟努力是同樣的一份用心。於是去夏的功課是學著信任身體,多運動,也允許自己多睡覺。幾個月過去,回到辦公室,寫工作報告時發現產出成果根本看不出差異。過去矜持一份紀律,寫了不少功課;但乘著夏氣想睡就睡,依舊寫了不少功課。功課都要寫的,但寫的過程可以呼吸。

今夏的功課更深一層。懷孕七個多月,抱著孕肚,多休息。在休息的心量裡找到暢快工作的節奏。休息時放心休息(像是大休息式那樣把重量完全交給地板),工作時全心工作。我讀到很多文章,身負重任的女性分享如何多頭馬車,都說活在當下是最重要的,小孩想玩就全心投入跟她玩一下,用心的能量很驚人,很快小孩就玩夠走掉了。

▲休息,睡覺,睡午覺,打盹,。(圖/取自免費圖庫 Pexels)

▲疫中有餘裕實驗,除了教課外,不緊抓任何日程,餓了就吃,累了就睡。(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 Pexels)

我想像需要休息的自己也是個小孩。疫中有餘裕實驗,除了教課外,不緊抓任何日程,餓了就吃,累了就睡,精神好就工作。懷孕的身體容易疲倦,經常消化不良,餐後需要按摩、不時小睡。尤其進入第三孕期後,明顯感覺到血液與心臟都承擔了更大的責任,一教書就微微地喘。三小時的課需要一個下午躺平回血,一路躺到晚餐也有。

但充電後,醒了也是真醒了,爬起來又繼續讀書。看似沒有紀律的日子還是有微妙的平衡,學習的胃口似乎養好了一截,整理文獻時又重拾讀書的樂趣。外人完全看不出差異,只有研究者心知肚明寫作時是否快樂。雖然只是一咪咪的清澈喜悅,但以讀書為業而不異化知識,實在難得。於我是用心調養身心才有的結果。

於此,雙夏雙疫又是同一。心有餘裕允許躁鬱煩悶浮現,因而能夠消化清理,獲得更深廣空間。這也是疫之生,因疫而有生機。

▲▼許菁芳《疫之生》。(圖/悅知文化提供)

★本文摘自悅知文化出版《疫之生》,作者許菁芳,高雄人,作家,學術工作者。中文創作著有散文集《臺北女生》、《甘願綻放》。「疫,是撼動世界的新冠大疫,也指涉生命中失落、阻塞、挫折的身心之疫;生,是生命、生活,是生產,也代表歷經劫難後的重生。大疫年間外在動盪之時,允許內心躁鬱煩悶浮現,因而能夠消化清理,獲得更深廣空間。這是疫之生,因疫而有生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