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南水北調工程。(圖/記者任以芳攝)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大陸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今(24日)公布「南水北調」最新數據,截至22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陶岔渠首入總幹渠水量突破500億立方米,相當於為北方地區調來黃河一年的水量,工程受益人口超過8500萬。以北京為例,人們每喝的10杯水中,有約7杯來自南方。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這是毛澤東在1952年提出構想,歷經半個多世紀的論證、勘測、規劃、設計、建設。2014年12月,「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實現全面通水。7年多來,累計調水540多億立方米,受益人口超1.4億人。
中國南水北調集團中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勇今介紹,全面通水以來,通過實施科學調度,中線一期工程年調水量從20多億立方米攀升至90億立方米。
▲大陸「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北方城市逐漸告別黃河水。(圖/CFP)
田勇說,通過持續加強水源區水質安全保護,丹江口水庫和中線幹線通水以來供水水質一直穩定在地表水水質Ⅱ類標準及以上,北京自來水硬度由過去的380毫克/升降至120毫克/升。
據了解,天津市主城區生活用水全部為南水,河南省11個省轄市用上南水、基本告別飲用黃河水的歷史,河北省滄州、衡水、邯鄲等地500多萬群眾告別長期飲用高氟水、苦鹹水。
數據顯示,截至22日,中線一期工程已累計生態補水超過89億立方米,受水區特別是華北地區,幹涸的窪、澱、河、渠、濕地重現生機,河湖生態環境復蘇效果明顯。
另外,引江補漢工程是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首個開工項目,是全面推進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的重要標誌性工程。工程全長194.8千米,施工總工期9年,靜態總投資582.35億元。據測算,工程建成後,南水北調中線多年平均北調水量將由95億立方米增加至115.1億立方米。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