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珊珊29日出席「台北友故事」活動宣傳記者會。(圖/北市府提供)
記者陳家祥/台北報導
台北市長選戰開打,綠、白雙方近來針對內湖交通問題吵得不可開交,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29日點名前總統陳水扁,指當年自己還是議員時曾建議要「地下化、高運量」,但中央要求依原核定的「高架化、中運量」執行,直言當初中央若有聽取地方意見,捷運運量就不會只有這樣,內湖交通就不會造成現在這樣的瓶頸。
黃珊珊表示,內湖交通改善其實有短、中、長期,短期部分,台北市政府在各種管制上都已經盡力而為,但台北不像新加坡可以限制車輛進入,或抑制小客車進入區域。所以我們在盡量不影響市民方便的情況下,用智慧號誌、用幹線公車、增加Ubike共享運具,這些軟性的部分先做。
黃珊珊強調,在柯文哲市長上任後,改善了所有交通路網,比如拓寬港墘路、洲子街的路型改造,最重要,市政府還拓寬了成功橋,現在要拓寬的是民權大橋,「在我們沒有辦法開闢新的聯外道路時,只能用拓寬方式」。
另外,黃珊珊也提到松山機場的問題,從整個內湖到松山,如果可以蓋一個新的從港墘路過去的橋,就必須要跟松山機場的存廢做討論。
黃珊珊指出,柯文哲市長上任的時候開了一個論壇,結論是松山機場遷建要等桃園機場捷運、第三航廈跟第三跑道。現在機場捷運已經通車,第三航廈跟第三跑道聽說要蓋15年,不明白為什麼一個跑道要蓋15年,到現在還是沒有下文,「所以部長可能要搞清楚,松山機場遷不遷建應該是中央決定,這不是我們可以做的決定」。
黃珊珊還說,內湖捷運線當時還有一個歷史,過去擔任議員時爭取的是地下化、高運量,但當時的總統陳水扁要求按照原核定計畫做,否則要收回預算,最終以表決方式,港湖選區的議員表決輸了,所以只能接受一條中運量、高架的。
「如果當時中央政府有依我們要求做地下化、高運量的話,今天捷運運量就不會只有這樣,內湖交通就不會造成現在這樣的瓶頸。」黃珊珊說,內湖交通問題的重點還是在都市計畫,20多年前是輕工業區,規劃只有6萬人的地方竟來了15萬人,「這個地方不塞車都難,所以只能盡量做到讓它不惡化」,如果大家有什麼新的好的方案,有歡迎大家提出來。
黃珊珊也提醒外界,請大家搞清楚,內科不是內湖,內科是內湖科學園區,上下班時間有塞車,但是整個內湖地區交通是四通八達而且非常方便,我們是個優質的住宅區,不要把內湖汙名化。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