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地院國民法官法庭。(圖/記者黃哲民攝)
記者曾筠淇/綜合報導
國民法官制度將於明(2023)年元旦正式上路,縱使多數人不具有法律背景,但卻能在法庭中加入更多元的視角、更豐富的思考,透過彼此交流激出火花。不過,國民法官具體要做些什麼?審判流程為何?又該如何決定量刑?《ETtoday新聞雲》根據司法院提供的資料整理出懶人包,帶各位「準國民法官」一次了解。
一、國民法官要做什麼?
經過選任程序成為國民法官以後,將會參與以下審判過程:
►審理
與法官一同坐在法檯上,全程參與審判程序。
►訊問
可補充訊問或詢問被告、被害人、鑑定人、證人等。
►定罪
與法官共同決定有沒有罪,以及應判何罪。
►量刑
與法官共同決定有罪時的刑度輕重。
二、審判流程
▲審判流程圖。點圖可放大。(圖/記者曾筠淇製)
►準備程序
案件正式審理前,會先整理爭點,檢察官及辯護人聲請調查證據,法院擬定審理計畫,並預估所需審理天數。
►選任程序
選出參與審判的國民法官。
【國民法官任務開始】
►宣誓
國民法官表明會依法公正、誠實審理案件。
►審前說明
由審判長會向國民法官說明法律原則及審判程序。
►審判開始
由書記官朗讀案由、檢察官陳述起訴要旨、審判長權利告知。
►開審陳述
由檢察官及辯護人說明舉證計畫,即接下來會用什麼證據證明各自的主張。
►當事人自主調查證據
由檢察官及辯護人在法庭內展現可證明自己主張的證據,包含證人、鑑定人、書證、物證。
►言詞辯論
檢察官、辯護人分別辯論被告有沒有罪、犯什麼罪,以及要判多重的刑。被害人或其家屬陳述意見,被告最後陳述後辯論終結。
►終局評議
國民法官與法官共同討論後做出判決。
►宣示判決
【國民法官任務結束】
三、可審理哪種案件?
►故意犯罪因而發生死亡結果之罪(如酒駕致死)
►最輕本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如強盜強制性交)
►除外:少年刑事案件與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從明(2023)年1月1日起,因故意犯罪發生死亡結果的案件(如酒醉駕車致死),就會有國民法官參與審判;2026年1月1日起,最輕本刑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如貪污罪),也會納入國民法官參與審判的範圍;但會排除少年刑事案件及違反毒品危害防治條例的案件。
四、評議可以不表態嗎?
根據《國民法官法》規定,所有國民法官都必須在評議時,表達自己對案件的意見,將不同的視野及經驗帶進審判當中,以展現「國民法官制度」的目的。
討論過程中,所有國民法官都可以充分表達自身意見,法官也會確保每個人都有充分發言的權利,不一定要與其他人持相同想法,最後則會透過投票表決出確定的結論。
此外,若討論過程有任何法律上的疑義,也可隨時請求法官進行說明。
五、如何決定被告是否有罪?
國民法官法庭成員包含3位職業法官及6位國民法官,9人共同討論並決定被告有罪或無罪,若有罪又該成立何罪,以及該判多重的刑罰。
至於如何決定有罪?在這9人之中必須有6票以上同意,且國民法官和職業法官雙方都要有同意票,才可判有罪。換言之,若國民法官、職業法官有一方「完全沒人」同意,則不可判被告有罪。
▲雙方各至少要有1票同意。(圖/司法院)
六、如何決定量刑?
►量刑(死刑除外):要有5票以上同意。
►死刑:要有6票以上同意。
上述票數,國民法官與職業法官雙方都要有同意票。
七、可以判死刑嗎?
我國並未廢除死刑,國民法官法庭也可能遇到最重刑罰是死刑的案件,如殺人、強盜放火、強盜致死等。
不過為求慎重,在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中,國民法官及職業法官共同投票須達3分之2(即6票)以上同意有罪,且國民法官及職業法官分別至少有1票同意。
認定有罪後,再以同樣的決議標準,國民法官及職業法官共同投票也須達3分之2(即6票)以上同意,且雙方至少各有1票同意,才可判處死刑。
▲國民法官制度即將正式上路。(圖/記者陳煥丞攝)
刑事庭審判長王子榮曾說,「法官和社會距離並不遠,法律需要的不是白話文,是雙方具有願意溝通的初心與聆聽。」
國民法官的制度憑藉國民的生活經驗,讓法庭上的視野更加全面,當你我放下鍵盤,走進法庭,你的價值觀將會決定被告與被害一家的命運,絲毫馬虎不得。國民法官不只是權利,更是義務,在專業法律意見與各行各業多元經驗的激盪下,社會與司法終能好好對話。
►放下鍵盤!國民法官「打破舊司法」爆衝擊:被告很壞,但他有故事
►我能拒當嗎?5分鐘搞懂「國民法官制度、津貼」 7大QA一次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