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成功大學海水文中心受中央氣象局委託,進行海岸裂流(離岸流)之研究,發現全台至少有30幾處的離岸流潛勢區,並在宜蘭外澳首度捕捉到國內岸裂流(離岸流)的身影,相當驚人。(圖/成大近海水文中心提供,下同)
記者林悅/台南報導
國立成功大學海水文中心受中央氣象局委託,進行海岸裂流(離岸流)之研究,發現全台至少有30幾處的離岸流潛勢區,像白沙灣、福隆、台南漁光島、高雄西子灣及墾丁等知名海灘,一旦離岸流出現就可能造成溺水傷亡。
▲成大近海水文中心主任董東璟(右下)說明海岸裂流(離岸流)之研究。
成大近海水文中心主任董東璟表示,全台不只30幾處海岸裂流(離岸流),只是對台灣東北角、西南沿岸一些熱門海岸景點進行研究,成大與宜蘭外澳,與海洋大學合作進行監測,成大透過衛星影像及縮時攝影等,首度捕捉到國內岸裂流(離岸流)的身影,相當驚人。
董東璟主任指出,由於衛星天只有1次,所以架設影像攝影機的觀測,可以在白天觀測海岸裂流(離岸流),目前有在宜蘭有出現過,希望日後能在全台架置觀測系統,建立長期觀測的機制,以期能建置預測系統,預測可能會發生的時地,提供給有關機關參考預防。
董東璟主任說,常聽聞海邊戲水發生溺水事件,多稱溺者係被大浪「捲走」,其實「浪」是看得到,會把人沖倒但不會捲走人,而是看不見的「流」(離岸流)帶走。海岸裂流(離岸流)就是垂直於海岸、一股向外海流去的水流,但因出現的時間不定,用肉眼也很難看出,即使人身處在海裡也感覺不太到,只有發現自己離岸愈來愈遠,才知道已被裂流帶出,而裂流的流速可達每秒2.5公尺,遠高於人類游泳的度,人在海水中發現自己離岸愈遠,就會想要拼命的游回岸邊,但卻游不過裂流,最後耗光力氣而溺死。
董東璟主任說,萬一遇到離岸流,要記得「救命7字訣」,一是「揮手」求救;二是「漂流」:因人游不過離岸流,所以不要去對抗離岸流的力量,應用「水母漂」的方式,儘速保留體力漂浮,爭取救援的時間;第三「側邊游」:當感覺到離岸流的力量減弱時,可嘗試測邊游的方式,可能可以被海浪衝往岸邊,這是保命的方式。
董東璟主任表示,因離岸流看不見,所以民眾要戲水請注意該處有沒有立警示告示,因易發生離岸流的地方,政府機構都會設立告示牌等警告設施,如明就不要下手,以免發生危險。
董東璟主任表示,成大受中央氣象局委託進行科學研究,利用最新的AI技術辨識影像及深度學習,準確觀察到海岸裂流(離岸流)出現,其相關研究結果會提供中央氣象局統籌運用,將有科學根據、高可信度的資訊提供給民眾。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