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危機一次看。點圖可放大。(圖/記者曾筠淇製)
記者曾筠淇/綜合報導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近日率團展開亞洲行,訪團昨(2日)晚飛抵松山機場,並於3日會晤總統蔡英文;不過,此舉也引發中共不滿,預告將於8月4日12時至7日12時進行軍事演練。對此,就有不少民眾擔心戰事一觸即發,引爆第4次台海危機。
事實上,先前3次台海危機的背景與性質都不太相同,《ETtoday新聞雲》也整理出懶人包,讓讀者快速了解。
▲裴洛西。(圖/路透)
九三炮戰(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
九三炮戰於1954年9月3日爆發,地點發生在金門,又稱為第一次台海危機。當時解放軍在古寧頭戰役、登步島戰役登陸失敗後,雖然研究海島攻擊戰術,但1950年大擔島戰役再次失敗,於是改以密集炮擊。
1953年韓戰停戰,中共撤回參戰的解放軍,並部署於金門,造成極大威脅。解放軍在1954年9月3日集結數百門重炮,並向金門發射,在12小時內發射6000枚炮彈;同月5日,陸軍金門防衛司令部炮兵部隊實施彈幕射擊,並以機動集中方式,取得局部優勢反擊。
此外,中華民國空軍也前往廈門進行轟炸,解放軍則組織強大防空力量,雙方間歇性炮戰不斷,解放軍炮擊落彈共約7萬餘枚,期間又以同月22日最為猛烈。而此次炮戰,也為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拉開序幕。
九三砲戰使得中華民國被排除在同年9月8日簽訂的《東南亞公約組織》之外,不過美國也與中華民國於12月簽署《中美共同防禦條約》,以確保國民政府的生存安全。
▲八二三戰史館戰車。(圖/金門縣政府)
八二三炮戰(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
八二三炮戰又稱第二次台海危機,中共為逼蔣介石放棄金門,以達到收復之目的,自1958年打到1979年,其中又以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這段期間最為猛烈,影響範圍包含金門、馬祖、中國大陸東南沿岸。
解放軍1958年8月23日先發起炮戰,在85分鐘內落彈3萬餘發炮彈,初期攻擊島上軍事目標,後期則著重封鎖海運線,藉以圍困金門。中華民國國軍隨即反擊,但初期可說是猝不及防,一直到後來才逐漸恢復戰力。
雙方海軍艦艇及空軍在砲戰期間內多次戰鬥,同年10月解放軍宣布放棄封鎖,改成「單打雙不打」(逢單日炮擊,雙日不炮擊),逐步減少攻勢,中華民國也成功守住金馬地區。中共此後也繼續維持單打雙不打,一直到1979年1月1日與美國建交,並通過《告台灣同胞書》,國防部長徐向前發表《國防部關於停止對大金門等島嶼炮戰的聲明》,才正式結束21年的炮擊。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前國務卿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曾在1958年10月提醒蔣介石,要突破中國大陸的炮轟封鎖只能靠核子武器,但蘇武若介入,台灣勢必也會遭核武攻擊。只是蔣介石堅持不從外島撤軍,杜勒斯則以MGM-1飛彈保護台灣。
▲八二三炮戰。(圖/路透)
台灣海峽飛彈危機(第三次台灣海峽危機)
台灣海峽飛彈危機又稱第三次台灣海峽危機、1996年台海危機。1995年經美國總統柯林頓允許,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到美國進行非官方的私人訪問,而此舉也引發中共不滿。
中共為表抗議,並阻止李登輝在1996年總統選舉連任,1995年7月開始進行第一次飛彈發射及軍事演習,並於8月出動艦艇、飛機進行海上攻防演練,解放軍10月更在福建舉行兩棲登陸作戰。
隔(1996)年3月中共進行第二次飛彈發射及軍事演練,當時台灣也正舉行第一次總統直接選舉。後來美國派遣尼米茲號航空母艦(USS Nimitz CVN-68)、獨立號航空母艦(USS Independence CV/CVA-62)靠近台海,以阻止中共武力攻台。
解放軍而後在美國壓力下,修改行動方針,採取「三不原則」,即飛彈不會飛越台灣本島上空、海軍空軍不超越台海中線、就算舉行登陸演習也不會實際占領台灣島嶼。
而該次總統大選,以國民黨李登輝、連戰以54%的得票率當選正、副總統。
▲裴洛西、蔡英文。(圖/路透)
鎖台危機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昨(2日)晚抵台,解放軍宣布將在8月4日12時至7日12時,於6個海空域進行實彈演習,形同變相封鎖台灣。
我國防部今(3)日凌晨指出,共軍2日共派遣21架次共機擾台,包括戰機殲-11及殲-16。對此,我空軍派遣空中巡邏兵力應對,並以廣播驅離、防空飛彈追監。
▲解放軍宣布將「圍繞台灣」進行實彈射擊。(圖/翻攝自環球網)
大陸國防部發言人吳謙昨表示,中方多次闡明「竄訪」台灣的嚴重後果,但裴洛西明知故犯,惡意挑釁製造危機,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嚴重衝擊中美關係政治基礎,也破壞中美兩國兩軍關係。
吳謙更指出,美方此舉向「台獨」分裂勢力釋放嚴重錯誤信號,進一步加劇了台海緊張局勢升級。
此外,中國大陸海關總署1日深夜突宣布對台灣100多家食品暫停進口,總計被暫停輸入有600多件。農委會表示已掌握原因,水產品、茶葉、蜂蜜影響較大,若造成衝擊,將提出因應措施。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