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4日12時開始在台灣周邊進行軍演。圖為長春艦。(圖/CFP)
中央社華盛頓3日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宣布從8月4日至7日在台灣周邊實施軍演,作為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的回應。對比1996年台海危機時美軍航艦直接穿越台海,美軍應對這次共軍演習複雜性大增。
「華盛頓郵報」指出,1996年3月7日當時美國國防部長裴利(William J. Perry)獲報,美國空軍RC-135偵察機與海軍巡洋艦邦克山號(USS Bunker Hill)監控到3枚共軍M-9彈道飛彈從華南山區射向台灣,1枚落入基隆外海、2枚落入高雄外海,彈著都在台灣兩大主要海港的航道。裴利當下覺得有爆發戰事的風險。
● 回顧96危機 共軍飛彈對台外海「交叉射擊」
裴利看到共軍一南一北朝台灣射彈的情報,馬上想起當年在陸軍砲兵單位服役時的經驗。他用砲兵術語指出,中國顯在對台「交叉射擊」(bracketing),是一種在直接攻擊前的歸零技術,直言共軍此舉魯莽、不可接受,還首次用上「後果嚴重」等詞彙。
當時的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沙利卡希維里(John M. Shalikashvili)在極機密簡報時說,共軍正著手4階段對台軍演,包含戰略飛彈試射、在台灣海峽南端東山島演練奪取海空優等,兩棲車輛在福建平潭島演習搶灘。美國海軍情資研判,選在平潭島是因地形與台灣相近。
沙利卡希維里研判應可排除共軍大規模犯台可能,畢竟共軍仍缺乏登陸能力,但其他一切均告不確定。裴利主張堅決示警中方,美軍獨立號(USS Independence)航艦戰鬥群已在台灣東北方320公里,建議加派尼米茲(USS Nimitz)航艦戰鬥群也獲准,成為繼1958年八二三砲戰以來美軍在台海最大一次集結任務。
在檀香山,當時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普魯赫(Joseph W. Prueher)下令成立「危機行動小組」,24小時協調情報與海空任務。
一名五角大廈高層官員說:「當時非常緊繃,我們一連好幾週都是徹夜工作,準備作戰計畫、選項,情勢很駭人。」
● 澳洲智庫:美軍複製1996危機應對模式有難度
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Policy)一篇專文指出,共軍8月4日起在台周邊軍演,目前美國海軍部署航艦雷根號(USS Ronald Reagan)、兩棲攻擊艦的黎波里號(USS Tripoli)於鄰近台灣的南海外圍海域。的黎波里號上有20架陸戰隊F-35B匿蹤戰機。
專文認為,從共軍這次劃設的演習區域,很難不對照1996年台海危機,當年尼米茲號航艦戰鬥群在危機期間穿越台海。但中國的海空實力已今非昔比,如今美軍恐無法再輕易於共軍演習時派航艦穿越台海,可是不做類似反應又恐被解讀為美國退讓。
● 美憂兩岸發生類似2001美中軍機擦撞
「紐約時報」指出,美方官員憂心未來幾天台海兩岸恐擦槍走火,尤其若共軍發射飛彈飛越台灣,或是共軍飛機進入爭議空域引發空中衝突,導致類似2001年美軍偵察機與共軍戰機的南海碰撞事件。
白宮與五角大廈3日起緊盯情勢,不過仍評估中方策略是威嚇與脅迫而非引發直接衝突,但外部專家卻憂心軍演升級。
曾於五角大廈負責台灣事宜的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國力計畫主任林碧瑩(Bonny Lin)說:「當前是其中一項棘手情況。像該如何判定軍演已轉為對台封鎖?第一時間該由台灣軍方抑或美軍回應?都不清楚。」
曾任美軍太平洋司令部高級顧問的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研究員塞耶茲(Eric Sayers)說,中國很早就取得有效包圍台灣的能力,問題在於威脅封鎖與實際執行封鎖是兩回事。
他說:「對共軍海軍而言,實施封鎖難度仍不低,持續一段時間的封鎖對中國經濟的代價很高,封鎖固然能傷到台灣經濟,也會傷到北京。」
● 專家:藉演習觀察共軍日後脈絡
塞耶茲認為,重要的是這次演習可供外界預先一觀日後共軍會如何在大選前夕或其他政治危機時直接封鎖台灣施壓,「他們可能不會宣布軍事封鎖,而是宣布在台灣附近進行個30天到90天不等、會打斷航道的軍演。與其稱這次演習為軍事行動不如說更像是種法律戰,北京想凸顯在特定時期實施間接封鎖的正當性」。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一篇專文指出過去發生危機時,與美方維持建設性關係對中方而言仍高於一切。1996台海危機、1999年中國駐貝爾格勒大使館遭美軍誤炸、2001年南海軍機擦撞等,中方最終都在找緩和局勢的方法,然而現隨美中關係冰封,北京可能覺得已無情面可留。
專文建議拜登政府應全面檢討過時的對台政策,應清楚表明美軍願以軍隊協防台灣,嚇阻共軍犯台。與此同時,美國也應減少會加劇緊張卻對台無實質幫助的舉措,高層官員只應在像討論美台貿易等具有實質內涵事務的前提下再訪台。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