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專訪。(圖/記者林敬旻攝)
◎採訪:陳家祥、呂晏慈、陶本和
◎攝影:陳家豪、黃國霖、林敬旻
文/陳家祥
台北市內湖區的交通問題多年未解。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端出的第一道政策,就是針對內湖交通而來,主張8年內完成捷運東環線、7年紓解內湖交通「大動脈」。由於政策牽涉中央地方合作,更是不同於以往的「大興土木」,陳時中接受《ETtoday東森新媒體》獨家專訪時說,任何事情都有困難跟不確定性,主官的決心很重要,不會不負責任地說「沒辦法」,也不會因為有困難而不開始做。
「整個內湖南港,將來在台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科技重鎮。」陳時中說,內湖是一個宜家宜居、宜居宜業,「在這裡做生意很好做,也很好住,有山有水」。但前有河、後有山,地理環境也侷限了內湖的發展,如果交通問題不解決,發展一定會受限,「內湖是期待很深的一個寶地,我們希望能夠把交通解決」。
講到這裡,陳時中也忍不住抱怨,這時候提出來,當然是希望能更進一步解決問題,本來想說大家會想一起來解決,「沒想到柯P就先潑我冷水,說交通沒救了,這對市民來講是不公平的,起碼市長應該負責任地說想一下」;而黃副市長說是歷史共業,「每一樣都是歷史共業啊」,有這結果就有因,「因」是以前留下的,現在人是要「為未來想辦法」,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態度問題。
談到內湖交通,陳時中專訪前1個小時才開過記者會,講起自己與團隊、專家等多次反覆思量出的內湖交通解方,除了提出更深入的解釋外,言談中更可看見他對內科路網的熟悉,確實是有實際了解過。
「有一個高運量的捷運系統,這是終究的核心解決辦法。」面對外界質疑興建捷運至少要10年以上的時間,陳時中說,有求教過專業營造團隊,「我們認為8年是一個可能的努力目標」。他強調,推動建設的過程中,「主官的態度很重要,做任何事情主官的態度拿出來,整體的市政機器動起來的力量很大」。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端出政策牛肉,解決內湖交通問題。(圖/陳時中競選辦公室提供)
眾所皆知,內湖交通問題出自都市計畫設計不佳,陳時中便提出4個解方。第1,「堤頂交流道往北匝道動線改善」,紓解舊宗路口壅塞,避免車輛繞行。另外,也活用鄰近的國道1號,增闢「行善路銜接國1高架北向進出匝道」,引導內科車流經瑞光路、行善路銜接國1;新闢「環東大道銜接國1工程」,使基隆往返台北的車流不必再下到平面道路,改善南京東路沿途壅塞問題。最後,則是新闢「堤頂-塔悠地下連通道」,提供大直、內湖往返松山、信義替代路徑,打造貫穿基隆河南北的連通大動脈。
陳時中提到,就算有高架橋,但基隆、汐止一帶的居民如果要進入台北市,仍必須經環東大道先進入到內湖,「其實沒有必要進到內湖,如果他要到東區的時候,不需要這樣繞」;部分路段更是下到平面道路再上高架橋,過程中就一路回堵到南京東路、瑞光路等,因此需要一個高架橋紓解車流。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端出政策牛肉,解決內湖交通問題。(圖/陳時中競選辦公室提供)
不過,陳時中也明白,相較過去的「小針美容」,這些計畫已經是「大興土木」的等級,撇除捷運東環段不談,匝道動線改善約1.5年、增闢道路與高架橋銜接國1需耗時4到5年,最大的「堤頂-塔悠地下連通道」更要耗時7年之久。
他強調,政策推動過程中,主官的態度與意志非常重要,當主官說出「沒有辦法」的話,這個事情自然就是「沒有辦法」。陳時中說,未來會把態度拿出來,12年變8年,把事情變成是可能的,這要努力解決,「任何事情都有他的困難跟不確定性,所以我說主官的決心是很重要的事,我們不會因為有困難而不開始來做」。
至於柯市府最爭議的,就是與中央溝通不順,導致建設推動出問題。陳時中說,他知道他提出的計畫有牽涉到國道,跟中央政府的溝通會很多,但「相信政府是一體的,台北市好、全台灣都好」,那條路做好,基隆、宜蘭也好,大家都好,因此會好好的跟中央政府做分析、討教,「對台灣好的話,中央一定會支持來做」。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端出政策牛肉,解決內湖交通問題。(圖/陳時中競選辦公室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