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屏東不只學校球場、堤防會發電 劣地改種綠電重生變綠金

屏東民生綠電(圖/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

▲屏東縣政府積極推綠電,發展出不同設施類型的太陽光電樣態,像是學校風雨球場也能成為發電場域。(圖/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以下同)

記者洪菱鞠/專訪

來到屏東不只可見山海美景,還可以看到發電的屋頂、堤防、學校,以及會發電的滯洪池,是當地人的生活「綠金」。太陽能光電在屏東被發揮的淋漓盡致,除了土地複合式利用,結合再生能源活化閒置空間或場域,嚴重地層下陷土地、盜採砂石回填地改種綠電後,讓劣地獲得重生,同時解決了農村高齡化以及限制抽取地下水等問題。

屏東的「等效日照時數」每日約4~4.7小時,對於發展太陽能光電有先天優勢,自然成為地方政府拼純電覆蓋率的重點。雖然一般民眾合法申請後,也能在住宅屋頂鋪設太陽光電板,但在饋線逐漸飽和,屋頂型太陽能也建置差不多的情況下,屏東縣政府推動民生綠電發展出「太陽光電專案專區」、「土地複合式利用」兩大策略,並透過廠商自建升壓站倂接輸電線路,解決台電配電饋線容量不足的劣勢。

設置地面型光電需要大面積土地,為兼顧友善環境、生態,同時取得民眾認同,再加上農委會修正農地變更使用規定嚴格把關,屏東不破壞良地,只利用相對不適合耕種的土地,像是針對經濟部水利署劃定嚴重陷地層下陷區,包含東港、林邊、佳冬、枋寮四鄉鎮,篩選不利農業經營、需要休耕涵養地下水的農業用地;或是國產閒置土地如「高樹太陽光電專區」,啟動綠能專案,重新賦予土地新的利用價值。

屏東民生綠電(圖/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

▲屏東推動「嚴重地層下陷區太陽光電專案」,利用相對不適合耕種的土地來建置。

只是盤整已無法耕種的劣地後,又是另一挑戰,縣長潘孟安說,「屏東不像其他縣市,例如雲林100公頃的大片土地才兩個地主,或是台南七股鹽田只有單一地主,屏東在地層下陷地區,有的要一次面對2、300位地主,必須一一溝通,保障他們的在地權益,改變對光電的刻板印象,因此不少地方都是集結很多地主的土地一起建置,如何做好『土地整合』是後天環境要克服的最大困難。」

以佳冬鄉案場為例,超過100公頃私人土地就有300多位地主,綠能專案推動辦公室必須辦理無數場專案說明會,和鄉親完整說明政策始末,待廠商將地主同意書送件後,縣府還要電話逐一確認每位地主意願,以及派專人到實地勘查,確保地主與業者達成共識,如此程序反覆執行,不斷來回溝通,就是為了避免紛爭產生。此外,區域內不同土地各自分散,要把所有再生能源案場併接起來,也是一大挑戰。最後花了不到3年時間,完成99兆瓦設置容量的案場建置,正式發電。

屏東民生綠電(圖/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

▲「土地整合」是要克服的最大難題,光是在佳冬鄉的光電案場就有超過100公頃私人土地、逾300多位地主。

全屏東有33個鄉鎮市,完全採取因地制宜方式推動光電專案專區計畫,但為什麼優先選這4個區域,主要是因為地層下陷為不可逆現象,藉由「嚴重地層下陷區計畫」不僅提升綠電占比,活化了既有土地,更成功整合上千位有意願的地主,共約165公頃低地利土地或魚塭轉型設置太陽光電,形成全台最大分散式私有地光電聚落,估算每年可產出2.7億度綠電,相當於供應4.9萬戶家庭使用。

潘孟安提到,過去一年一公頃農作用地租金約4、5千元,光電用地租金則提高10倍,是吸引地主參與能源轉型的誘因之一,另外也與人口持續外移、地方人口高齡化有關,尤其屏東65歲以上長者人口數佔比明年約達到20%,當田地沒有人耕作,與其放著閒置、荒廢,倒不如做附加利用,在經濟拮据、困難時刻,還可以用租金改善生活,透過引進替代性產業,期盼綠能產業扭轉既有農村所面臨的窘境。

除了私有地,屏東高樹鄉也有劣地華麗翻轉的經典案例。多筆國有土地早期遭盜採砂石嚴重,坑洞深度達20多米,特殊奇景被戲稱為「大峽谷」,縣府以水利署疏濬土石方回填後,2017年以37公頃不適合農作的土地啟動整體規劃,推動「高樹太陽光電示範區」,結合中央、地方、台電及業者四方,大工程在荖濃溪架設基樁、鐵塔、串連線路,公私協力合作,終於完成首座採集結公有地升壓跨溪鐵塔併接輸電線路光電案場,2021年11月完工41MW併網,每年可發5,075萬度電,供高樹地區9,100戶家庭用電。

屏東民生綠電(圖/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

▲▼縣府以水利署疏濬土石方回填高樹盜採砂石地,推動太陽光電示範區。上圖為回填前,下圖為回填後。

屏東民生綠電(圖/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

屏東民生綠電(圖/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

▲「高樹鄉太陽光電專區」是第一座把盜採砂石回填地轉型設置太陽光電案場。

推動綠能過程中,屏東開創不少新局,首創「循線找地」避免土地破碎化,減少電力傳輸耗損;以零預算模式建置,公部門減少公帑支出,還可增加地方自主財源;「高樹太陽光電示範區」則是第一座以盜採砂石坑轉型設置光電廠,今(2022)年還獲得全球智慧解決方案「最佳綠色投資獎」,成果受到國際肯定,後續也將持續透過國有地帶動周邊私有地轉型光電。

屏東民生綠電(圖/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

▲全國首創建立「零預算」推動模式。

此外,跳脫傳統單一局處業務思維,包括環保局、民政處、教育處、水利處等,縣府上下共有13個局處全員動起來,與鄉鎮公所齊心推動,在不影響原有設施功能下,發展出至少20種結合不同設施類型的太陽光電樣態,包括掩埋場光電、公墓轉作光電運動公園、停車場光電屋頂、校園光電風雨球場、原鄉部落防災型微電網等,其中更只花了42天就設立全國首座大武丁滯洪池浮動型光電,接下來計劃結合屏東新農業發展、生態及景觀等永續發展概念,推動更多複合型光電設施,例如農電,為太陽能光電找到更多創新可能。

屏東民生綠電(圖/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

▲大響營堤防太陽光電。

屏東民生綠電(圖/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提供)

▲全國首座大武丁滯洪池浮動型光電,在縣府團隊、中央及地方各部會齊心推動下,只花了42天就設立完成。

截至今年6月底,屏東已達到1GW再生能源併網量,再生能源達全縣民生用電三分之一,成為全國第一個達到民生綠電RE100的縣市,可供應白天尖峰用電時刻的家庭用電需求。潘孟安說,綠能是全球趨勢,屏東縣邁向永續城市的歷程雖然艱辛,但沒有路就自己找路,縣府局處垂直整合成立綠能專案辦公室全力推動,面對並解決上千位地主的問題,顧及民生也確保在地權益,為廠商創造友善的綠能投資環境,同時突破不同部會單位權責藩籬,讓能源轉型順利推行,而階段性目標的達成,只是城市永續的第一步,未來2、3年希望把再生能源提升到1.5GW,繼續朝淨零碳排邁進,不管民生或工業都能使用綠電。

【推薦閱讀】

邁向永續城市全國第一 潘孟安:屏東民生綠電RE100達標►

自己的電自己發!屏東花不到6年拼出全國第一 100%綠電供應民生用電►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