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嗑雞排、珍奶會罹乳癌?醫解答 塑化劑是關鍵「紙餐盒也有」

2022年08月17日 20:06

▲乳癌,女性,癌症險。(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台灣乳癌號發年齡提前10年左右。(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文/問8線上健康諮詢 外科醫師周則中

▲台灣乳癌人口發生率。(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

▲台灣乳癌人口發生率。(圖/問8線上健康諮詢)

從上圖可見,台灣女性乳癌的發生人數節節上升,而發生年齡則集中在40-60歲的區間中。相較世界乳癌發生年齡統計(55-65歲),台灣的乳癌好發年齡提前了10年左右,這樣的趨勢被稱為「乳癌年輕化」。

這個年輕化的趨勢一部分來自於乳癌篩檢的普及,然而,篩檢工具與制度的進步並不能解釋逐年增加的案例。

在門診最常被問到:周醫師,「塑化劑」跟乳癌有什麼關係?

自從2011年塑化劑風暴後,幾乎每有名人因乳癌過世,都會有人問這個問題。大家先不要緊張,衛福部在該事件後明定出嚴格的規定與限制溶出標準。一般食品業者在產品上市之前,都需通過相關塑化劑檢測。

為什麼要添加塑化劑?

許多飲料為了要讓賣相更好,都會使用「起雲劑」或「乳化劑」來營造出「濃稠感」及「白霧」。有黑心業者發現塑膠原料裡用來增加塑膠可塑性的「塑化劑」也有相同功能,便將工業用塑化劑取代起雲劑,混製成各種香料原料,以較低價格傾銷飲料公司。

2011年4月台灣食品藥物管理局(TFDA)在查緝偽藥計畫中意外在益生菌膠囊粉末中驗出高量「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 」[di(2-ethylhexyl)phthalate ;DEHP ]。DEHP主要用於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中,以增加PVC的可塑性與柔軟度。

早在1999年,環保署就將DEHP列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具有內分泌干擾素特性或有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者)。經查發現,益生菌膠囊粉末中的DEHP來自於其添加的香料,乃上游黑心業者為了節省成本蓄意混用。

▲▼奶粉,麵粉,粉末,糖粉,益生菌。(圖/翻攝自pixabay)

▲曾有黑心業者在益生菌裡添加含DEHP的香料。(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塑化劑與癌症相關的風險

DEHP是一種環境荷爾蒙,若長期且大量接觸此物質,可能會影響生物體的免疫、神經與內分泌系統正常運作,進而改變生殖或發育現象。根據IARC國際致癌物定義(詳見附錄一),目前將DEHP歸在2B類。

台灣本土的研究也提到:DEHP、BBP(鄰苯二甲酸丁苯甲酯)、D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暴露,都會透過體內調控細胞生長分化的PI3K/AKT路徑,造成癌細胞的分化增加。(以上塑化劑縮寫與簡介詳見文末附錄二)

DEHP是PVC塑膠的合法添加物。由於成本優勢,無法完全禁止業者使用PVC在食品包材上。環保署於2022年11月開始全面禁用PVC使用於食品包材、容器、餐具、調味罐等物品。除了減少接觸機會,也期待能逐漸減少PVC廢棄物造成的環境污染(例如:不完全焚燒PVC產生的戴奧辛)。

塑化劑是不是導致乳癌年輕化的原因呢?目前學界不敢給出肯定答案,因為環境交互作用關係太複雜,但塑化劑與其他環境賀爾蒙(例如:戴奧辛、壬基苯酚、雙酚A,詳見附錄三)的確有機會造成女性罹患乳癌風險增加。

想要避開環境中塑化劑的危害,除了選用檢驗合格的產品,也可以選用不鏽鋼、玻璃、矽膠的容器來取代一次性的塑膠製品,並盡量不要使用塑膠袋或塑膠容器承裝高溫高油食品。(注意:紙餐盒為了防水,多有塑膠淋膜,也算是塑膠製品喔!)

除了飲食中殘餘的環境荷爾蒙,更直接的是飲食文化的改變。

高醣高脂飲食與乳癌關聯

早在1970年代,科學家發現定居加州灣區日本女性的乳癌罹患率是同期間的日本本國女性近3.5倍。其中研究將這個趨勢指向飲食西化。西化飲食通常代表高醣高脂多紅肉,也幾乎和肥胖劃上等號。

從身體發胖的角度而言,肥胖一直以來都是癌症的風險因子。過重及肥胖者與正常體型的人相比,有較高的乳癌罹患風險;當女性的BMI大於25,罹患乳癌風險會增加17%; BMI大於30,罹患乳癌風險則增加37%;BMI大於35,罹患乳癌風險將增加近6成。即便是同樣已經罹患乳癌的病人,肥胖的患者也發現比健康體態的預後更差,復發機率較高。

此外,高脂飲食與乳癌在統計上有高度相關。原因之一可能是加工食品為了增加適口性,大多會添加人造脂肪或其酯類。食品添加物及脂溶性化合物(例如前述的塑化劑)會隨著這些脂質吸收,更難以排除。如前所述的塑化劑DEHP早在1933年就被製備出來並應用於商業與民生用品,但它的危害卻是直到二十一世紀初才被廣為所知。

所以,常吃雞排喝珍奶會提高乳癌風險嗎?能確定的是:高醣高脂飲食的確會造成罹患癌症的風險增加。最好的方法是減少飲食的能量密度,多攝取新鮮蔬菜水果,讓「國民美食」變成生活中偶一為之的享受才是。

(有打馬)手搖杯,珍奶,珍珠奶茶,奶茶。(圖/記者許力方攝)

▲高醣、高脂飲食的確會讓罹患癌症的風險增加。(圖/記者許力方攝)

附錄一:

IARC國際致癌物定義

國際上對一個化學物質的致癌性,有共通性的標準定義。國際癌症研究中心(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以下簡稱IARC) 依致癌性將致癌物分為四個等級:

第1級致癌物:有充份證據顯示為「人類確定致癌物」;

第2級A類致癌物(2A):有充份證據顯示為動物確定致癌物、有限證據顯示為「人類很可能致癌物」;

第2級B類致癌物(2B):低於充份證據顯示動物為很可能或可能致癌物、有限證據顯示為「人類可能致癌物」;

第3級致癌物:動物可能或不確定致癌物、「人類不確定致癌物」;

第4級致癌物:動物及人類均無致癌證據。

附錄二:

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使用最廣和產量最大的塑化劑,主要用於增加PVC (Polyvinylchloride;聚氯乙烯)的可塑性。常見於雨衣、包裝膜、巧拼、壁貼等。

鄰苯二甲酸二丁酯(BBP)

PVC的增塑劑,普遍被認為是一種有毒物質 。BBP通常用作PVC泡沫(常用作地磚)、道路標筒、食品輸送帶和人造皮革。

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PVC常用的增塑劑,也可用作印刷油墨與黏膠的添加劑。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如醇、醚和苯。

其他常見的的PVC增塑劑還有:

鄰苯二甲酸二異壬酯(di-isononyl phthalate;DINP)

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di-isodecyl phthalate;DIDP)

附錄三:

常見環境荷爾蒙

壬基苯酚(nonylphenol;NP)為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結構與雌激素相似,且有雌激素活性,已禁止使用於製造家用清潔劑。由於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容易累積在環境與水生生物體內,在食物鏈裡造成危害。

雙酚A (bisphenol A;BPA)被大量用來製造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塑料、環氧樹脂(epoxy resins)塗料、感熱紙。BPA主要影響人類內分泌與生殖系統,且已經動物實驗證明會造成大鼠乳癌發生率上升。

戴奧辛(1,2-dioxin 或1,4-dioxin)是一群含氯物質不完全燃燒產生之有毒產物的統稱,在自然環境裡難以被分解。一旦攝入體內便幾乎無法排除,有很強的生物累積作用。常見的症狀有氯痤瘡、月經失調、憂鬱。目前來源大多來自小型焚化爐、露天焚燒稻草、電纜、火災等。

本文經授權轉自:問8線上健康諮詢《【周則中醫師】青春期少女天天雞排珍奶,會增加乳癌風險嗎?塑化劑是導致乳癌年輕化的關鍵嗎?》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