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恐刷新「最晚發布颱風警報」紀錄!氣象局曝關鍵原因

記者閔文昱/綜合報導

今年到現在為止颱風發展數偏少,一般來說,7、8月為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的活躍時段,然而今年7月至今,只有5個颱風生成,是目前有紀錄以來第2少的一年。對此,氣象局推測,今年受到反聖嬰的影響,導致孕育颱風的「季風槽」明顯偏弱,不易生成颱風。

▲▼夏天,比基尼,海邊,海灘             。(圖/記者劉亮亨攝) 

▲今年夏天颱風數量明顯低於平均值。(圖/記者劉亮亨攝)

氣象局表示,由於台灣夏季雨水來源十分倚賴颱風降雨,偏少的颱風也導致7月到現在台灣各地雨量均明顯偏少,南部山區的雨量更只有同時期的3成。氣象局統計近64年來,最晚發布颱風海上警報的前三名分別是,「2010年8月30日南修颱風」、「1993年8月17日塔莎颱風」以及「1997年8月16日溫妮颱風」,而今年至今(17日)仍未發過颱風警報,打破塔莎颱風紀錄,至少是史上第二晚發布颱風海上警報的一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氣象局統計近64年來,最晚的首發台風警報。(圖/氣象局)

▲氣象局統計近64年來,最晚的首發台風警報。(圖/氣象局,下同)

針對今年夏天颱風數量明顯低於平均值,氣象局表示,目前熱帶印度洋至太平洋,呈現冷-暖-冷分佈,太平洋有反聖嬰現象發展,印度洋則有負相位的印度洋偶極現象發生。

氣象局推測,受到反聖嬰冷海溫偏西的影響,使得西太平洋的東風異常西伸,而孟加拉灣至南海的西風較弱,不利於孕育颱風的「季風槽」發展,這可能就是導致近期颱風少、台灣雨也少的原因之一。

▲氣象局統計近64年來,最晚的首發台風警報。(圖/氣象局)

氣象局提醒,這星期雖沒有顯著熱帶系統靠近台灣的跡象,不過17日晚間到18日水氣較多,天氣會稍不穩定一些,外出先看預報資料或帶個雨具備用比較保險;到了周五(19日)之後,則回復上午高溫炎熱、午後有局部雷陣雨的典型夏季天氣。

氣象局預估,下星期開始,南方海面的低壓區會開始有些熱帶系統發展的機率,但是否有機會成為颱風或接近台灣,還需要一段時間觀察,「目前還處於颱風季的中期,未來一段時間依然有颱風形成影響的機會。」

►竹炭過濾,為你保留最優質的純淨,炎炎夏日記得多喝水

►150抽衛生紙「1包不到12元」!買一次全家用整年

 ►按這訂閱Podcast《小編沒收工》每天熱門話題聊不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