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水位下降 鄱陽湖面積縮水3/4…洞庭湖衛星照瘦成「一道閃電」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受連日高溫旱情影響,長江水位下降,位於江西的鄱陽湖和湖南的洞庭湖水量不足,從衛星照比對可以發現,兩處湖泊相較一個月前的面積均大幅縮減,鄱陽湖面積縮水3/4,洞庭湖湖面也瘦成一道閃電。

▲鄱陽湖,洞庭湖,枯水。(圖/翻攝新華網)

▲受高溫旱情影響,鄱陽湖水體面積為2021年面積的25%。(圖/翻攝新華網)

《新華網》報導,截至8月18日10時,鄱陽湖通江水體面積為737平方公里,比去(2021,下同)年同期減少2203平方公里,約為去年同期鄱陽湖通江水體面積的25%。

據了解,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水位僅10.12公尺,遠不及歷史最高水位22.63公尺的一半。鄱陽湖在6日提前進入枯水期,2022年也成為自1951年有記錄以來鄱陽湖最早進入枯水期的年份,較2003年至2021年平均出現枯水期的時間提前69天。

▲洞庭湖水量驟減,瘦成一道閃電狀。(圖/翻攝極目新聞)

▲洞庭湖水量驟減,瘦成一道閃電狀。(圖/翻攝極目新聞)

此外,衛星照片顯示,鄱陽湖、洞庭湖水體面積均呈現「一道閃電」狀,另透過地圖導航軟體的地球模式同樣可以發現,鄱陽湖大面積呈現土黃色,與濕地公園的藍色形成鮮明對比。

湖北大學中國長江文化研究院院長鄭曉雲表示,鄱陽湖「縮水」會造成周邊農業灌溉、工業生產出現影響,「因為湖體乾涸,鄱陽湖上的航運業也將受到衝擊。」

▲鄱陽湖,洞庭湖,枯水。(圖/翻攝新華網)

▲衛星照呈現鄱陽湖8月15日的水情。(圖/翻攝極目新聞)

鄭曉雲強調,鄱陽湖近10年來「縮水」已成常態,不僅是鄱陽湖,洞庭湖和太湖也面臨同樣的情況,「這種現象與長江流域的水量變化密切相關,全球厄爾尼諾現象(聖嬰現象)造成的氣候紊亂、降水減少是長江中下游水量減少的主要原因。」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