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40度!曬出600年明代古物 重慶砸4億保衛民生用水

記者任以芳/綜合報導

今年自7月20日以來,截至本月今(23)日,大陸中央氣象台已經連發34天高溫預警,創歷史新紀錄。其中,高溫紅色預警連發12天。重慶連續40多度高溫,農損等自然災害嚴重,連600年的明代佛像也被曬出來了。目前最新消息,重慶市政府今宣布再撥款,累加達到9千萬人民幣,換算台幣近4億元。

今年6月以來,重慶市級已撥付區縣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6000萬元(單位:人民幣,同下)。重慶市財政局、重慶市應急管理局昨22日再次緊急下撥3000萬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支持彭水、巫溪、武隆、涪陵等40個區縣做好抗旱救災工作。

本次急難救助資金「保衛用水」累計撥款9千萬,主要解決城鄉民生生活用水困難、各地購買、租賃應急儲水、淨水、供水設備,組織人員抗旱措施保障等工作。

▲▼ 乾旱古文物被曬出來 重慶            。(圖/澎湃新聞、極目新聞)

▲重慶巴南明清摩崖造像有600年歷史。(圖/網易新聞)

綜合陸媒報導,大陸今年乾旱導致部分河流和湖泊水位降低,許多長期淹沒水底的歷史遺蹟被曬出來露臉。最近,重慶巴南明清摩崖造像十分出名,因為連續一個月乾旱,出現在乾涸的河床上,吸引許多愛好歷史民眾拍照紀念。

連日長江水位回落,位於重慶巴南區雙河口鎮五台村附近,常年淹沒在江水中的佛爺梁島礁近日露出江面。島礁礁石最高處發現3龕摩崖造像,初步確定為明清時期建造,距今已有近600年歷史。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介紹,「這處摩崖造像位於江心島上,處於長江的航道上,石像的功能有可能是保佑過往船隻平安。對研究明清時期川渝地區的摩崖造像的類型和功能具有重要意義。」

▼重慶巴南明清摩崖造像古時保佑來往船隻平安。(圖/網易新聞)

▲▼ 乾旱古文物被曬出來 重慶            。(圖/澎湃新聞、極目新聞)

▲▼ 乾旱古文物被曬出來 重慶            。(圖/澎湃新聞、極目新聞)

▲長江鄂州段中,700多年歷史的觀音閣,因乾旱現出「原貌」。(圖/極目新聞)

另外,長江鄂州段中,距今有700多年歷史的觀音閣打破157年紀錄,再次露出「真容」,以及巨大的龍蟠磯底座。雖然長期處於水下,歷經好幾百年風吹雨打和長年累月的浸漬,高強度的耐酸磚石至今保持完整。

至於2022年為什麼乾旱地區多?長江流域是大陸最重要的水系之一,是世界第三大流域,總面積180萬平方公里,約佔大陸陸地面積的18.8%。長江流域年平均降雨量為1067毫米,大部分地區為溼潤和半溼潤地區。

近年來,大規模乾旱事件頻繁發生。今年7月以來,長江流域的降雨量一直低於同期。首先,梅雨和颱風異常導致長江流域嚴重缺乏降水。今年,梅雨期持續時間很短,落點都在人煙稀少地區。7、8月颱風沒有進入內陸,缺乏明顯降水。

根據國大陸氣候中心的最新監測結果,自7月以來,長江流域的降雨量比去年同期減少了40%。鄱陽湖和嘉陵江流域的降雨量減少了50到70%,一些地區缺乏有效降雨的天數超過20天。

資料顯示,7月份長江流域降水量基本在-50%以上;8月份,長江流域東部降水異常小於-80%,整個長江流域降水量小於50mm,8月份以來上游累計降水量甚至小於1mm,導致8月份長江流域乾旱迅速發展。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