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進鵬老師(左)帶領學員,如何利用廢料做成桌子、板凳等生活用品。(圖/余孟芬提供)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
為期5天的「半農生活坊國際志工營」、28日在中壢區小農手匠發展協會紅磚屋基地結業。來自墨西哥、柬埔寨、印尼…等國際志工們,和桃園青農郭于倩、陳育琳、林蔚潭3人組成的香料共和國,獲桃園市青年局的永續計畫支持,將跨國文化交流、移民族群尊重、食農教育、生態環境永續和匠人文化傳承等議題,轉化成今年營隊的課程,期落實於生活。
▲農藝復興重點老師黃兆睦、黃奎鈞父子,帶領學員學習體驗摠禾稈-(把稻草紮起來,以利搬運收藏),堆草垺。(圖/余孟芬提供)
半農生活坊創辦人余孟芬表示,今年志工營隊的重點除了例行的食農教育和跨國文化交流之外,最核心的課程就是廢料利用。生活中有很多大家認為的廢料,因為不知道怎麼處理和應用。導致這些資源不但被浪費還增加廢棄物處理成本。
因此營隊規劃了一連串的廢料利用課程包括:劈柴、檢枝,用柴火灶煮湯圓,利用木棧版廢木做成家具的木匠課程以及禾稈的收和藏。課程希望讓更多人瞭解認識善用天然物資,讓這些物料能物盡其用,減低石化和其他能源的耗損,實踐永續。
黃兆睦、黃奎鈞父子是這次的農藝復興重點老師。黃兆睦是中壢專業的水稻農,3個兒子都跟著他從農,耕作面積10餘甲,是典型的小地主大佃農。務農40餘年的他對於把農村作物轉化成各種可食、可用的資源如數家珍,今年他與台灣濕地復育協會葉斯澍老師,共同帶領學員學習體驗摠禾稈-(把稻草紮起來,以利搬運收藏),堆草垺。
另外,小農手匠基地特別添購一個柴火灶,邀請黃兆睦來教導大家如何劈柴,同時用柴火灶出美味的客家湯圓和糍粑。隨著倉儲貨運的興盛,木棧版也成為近年大量被產出廢棄物,今年課程邀請擅長廢物利用的林進鵬先生教學,帶領學員從如何拆除木棧版到把利用廢棄的木料做成桌子、板凳、多功能儲存櫃甚至是移動式榻榻米底座。這些廢棄的木料經過處理之後,再次變成生活中實用好用的家具。
紫蘇是香料共和國為了迎合新移民香料需求的重點作物之一,今年也讓學員們共同協助體驗收成在百年三合院的廣場晾曬,體驗客家人日曬保存食品的經驗。學員之一的Daniela Mendez來自墨西哥,目前在臺灣大學就讀GMBA,對於能在自己親手做的長桌上用餐,同時還可以在塌塌米上打坐休息,感到非常自豪和感動。
台灣和印尼混血的青年郭品呈最年輕,今年16歲,平常住在物質文明充裕的台北市,對於住在沒有冷氣的紅磚屋,6點起床務農、作木匠的生活,甚至最後一晚還做媽媽的家鄉料理給社區民眾品嚐,這些新鮮的體驗讓他收穫很多。他最喜歡的是每天晚的反思和回饋分享,幫助看到自己不同的面向。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