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院外交委員預計9月14日開始討論《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圖/路透社)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初訪台後,中國立刻在台灣周圍海域進行實彈軍演,同時祭出多項制裁,外界更稱這是第四次台海危機,但美方並未減少議員團訪台的次數,加上即將審議《台灣政策法》,外媒就分析,為了避免激起衝突,美方政策佔有部分責任,因此政府必須取得艱難平衡。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曾3次表明,美國將在軍事上保護台灣,儘管他的幕僚隨後澄清,這不代表任何新政策;但也代表著參議員梅南德茲(Bob Menendez)與葛蘭姆(Lindsey Graham)提出《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的立法前提,也就是美國對台灣需要採取更多「戰略清晰」,而非如一中政策的「戰略模糊」。
《台灣政策法》中最關鍵的就是對台45億美元(約台幣1350億元)的軍援,以及有別於台灣關係法較為模糊的措辭,允許將美國政府預算用於「有益於威懾人民解放軍攻擊行動的武器」。除此之外,法案中較具象徵意義的部分有,將台灣從正式賦予台灣「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以外重要盟邦」地位、將「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
目前尚不確定《台灣政策法》能否正式通過立法,而法案中最有效的加強軍事援助部分,也有可能被納入後續的國防政策法案。另外值得關注的還有,拜登政府在裴洛西訪台後,也採取行動深化與台灣的貿易關係。
報導提到,台灣政策法的辯論過程,也會引出一些美方遲早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就是「如何將保護台灣的威懾力最大化,同時把對中國不必要的挑釁最小化」。華郵指出,若亞洲最終爆發一場原本可以避免的戰爭,最糟糕的情況就是美國的政策佔有部分責任,因此美方的立法和行政機構必須取得艱難平衡。
►美軍艦通過台海觸怒中國! 美白宮:未來將會有穩定區域行動
►北京意外淡化美艦穿越台海 稱對中國並無實際威脅
►傳拜登將要求美國會通過「11億美元」對台軍售 包含魚叉反艦飛彈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