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眼罩」進劇場聽表演!全台首度環場音響技術 衛武營獨家演出

▲▼戴眼罩進劇場「聽」演出!衛武營音樂說故事劇場《湖底之鬼》,取材《聊齋誌異》當中的短篇小說〈王六郎〉,更是全台首度於劇場演出導入「d&b soundscape」環場音響技術。(圖/衛武營提供)

▲衛武營音樂說故事劇場《湖底之鬼》取材《聊齋誌異》,更是全台首度於劇場演出導入「d&b soundscape」環場音響技術。(圖/衛武營提供)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戴眼罩進劇場「聽」演出!衛武營音樂說故事劇場《湖底之鬼》,取材《聊齋誌異》當中的短篇小說〈王六郎〉,由日本跨界音樂人櫻井弘二作曲、導演鄭詠珊改編,更是全台首度於劇場演出導入「d&b soundscape」環場音響技術,提供眼罩讓觀眾選擇全程或分段配戴,感受純粹「聽」演出的嶄新體驗。

《湖底之鬼》全劇以「音樂說故事劇場」(Storytelling Concert)表演形式呈現,簡化視覺演出與舞台設計,在幽暗寬闊的劇場空間中,包括演員的衣服、舞台地板、道具⋯等,全是不反光的黑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舞台上6位演員、6張椅子,演員沒有肢體動作與眼神互動,大膽地「只用聲音」來呈現角色的情感與劇情,讓節目回歸純粹的聽覺感知。演出前會發放眼罩,觀眾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在演出時配戴,想全程戴或分段戴都可以。

▲▼戴眼罩進劇場「聽」演出!衛武營音樂說故事劇場《湖底之鬼》,取材《聊齋誌異》當中的短篇小說〈王六郎〉,更是全台首度於劇場演出導入「d&b soundscape」環場音響技術。(圖/衛武營提供)

▲舞台上6位演員、6張椅子,演員沒有肢體動作與眼神互動,大膽地「只用聲音」來呈現角色的情感與劇情。(圖/衛武營提供)

《湖底之鬼》故事靈感來自清代作家蒲松齡名著《聊齋誌異》當中的短篇小說〈王六郎〉,講述漁夫老許在湖上邊飲酒邊釣魚時,與湖中水鬼王六郎邂逅的人鬼情誼。劇情加入老許妻子、水仙花妖等角色,深入刻劃人物間的情感關係。

導演鄭詠珊表示,希望藉由歌聲、音樂和口白,讓觀眾可以更深入地投入劇情當中。能夠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

而演出使用「d&b Soundscape」環場音響技術,是現今世界級的環場音響,包括倫敦皇家亞伯特音樂廳、紐約Sony Hall均建置此套先進系統,此次節目導入使用,將確保全方位呈現演員每一段歌聲口白的情緒起伏、音樂家演奏的細膩轉折,提供觀眾更多「聲」歷其境的感受。

作曲人櫻井弘二曾任日本NHK電視台節目音樂總監,已來台近30年,曾為張雨生、張惠妹等知名歌手編曲,並於2009年及2017年擔任「高雄世界運動會」與「台北世界大學運動會」開幕式音樂總監,作品橫跨流行音樂與表演藝術領域。

他在2017年受邀與編導鄭詠珊共同創作《湖底之鬼》40分鐘合唱團清唱劇,之後增添劇情與角色細節,延伸改編成此次90分鐘的音樂劇,結合東、西方樂器、電子音樂與人聲,搭配極簡視覺舞台設計,呈現聊齋誌異奇聞軼事神秘幽暗的氛圍。

櫻井弘二與鄭詠珊合作多年默契無間,發揮各自專長投入這次劇作,打破音樂劇表演的既定模式,開創台灣劇場表演的更多可能性。

▲▼戴眼罩進劇場「聽」演出!衛武營音樂說故事劇場《湖底之鬼》,取材《聊齋誌異》當中的短篇小說〈王六郎〉,更是全台首度於劇場演出導入「d&b soundscape」環場音響技術。(圖/衛武營提供)

▲音樂家分別以笙、琵琶、二胡、大提琴、鋼琴、擊樂,演繹劇中深刻幽微的氛圍,讓觀眾以純粹聽覺感受精彩好戲。(圖/衛武營提供)

參與演出的6位演員,王柏森、江翊睿、余子嫣、羅香菱、達姆拉・楚優吉、王挺,也各自在劇場、影視等領域有豐富演出資歷,並且都有一副好嗓子,擅長以歌聲及口白展現層次萬千的情緒。

而此次節目的音樂呈現,則邀請楊智博、梁家寧、劉思捷、張立青、陳慧宇、孔裕慈、吳沛奕等7位傑出音樂家,分別以笙、琵琶、二胡、大提琴、鋼琴、擊樂,演繹劇中深刻幽微的氛圍,讓觀眾以純粹聽覺感受精彩好戲。

衛武營藝術總監簡文彬表示,衛武營不僅致力於拉近觀眾與藝術的距離,同時也不斷挹注能量尋求劇場的創新,使表演藝術產生更豐富的多樣性,《湖底之鬼》在劇場設計上的創舉,讓我們看到當代表演藝術的多元樣貌和各種可能性,期盼這次的嶄新製作,讓觀眾在劇場享受截然不同的藝術體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