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新任首相特拉斯,中文譯名很不靠譜。(圖/路透)
記者朱錦華/特稿
英國保守黨最新一任黨魁、同時也是英國史上第三位女首相,5日誕生。贏得大位的是Mary Elizabeth "Liz" Truss,大陸、台灣媒體「有志一同」,給她的中文譯名都是「特拉斯」。
我個人對這個譯名很有意見。原因之一,它跟英文原來發音差了十萬八千里。原因之二,它跟國際知名的電動車公司「特斯拉」(Tesla)太過相似,容易讓人產生混淆。不少主播、新聞節目主持人、來賓談到她時,屢屢發生口誤,徒增許多困擾。問題是:這個十分不靠譜的譯名,為什麼兩岸卻犯下「有志一同」的錯誤呢?我強烈懷疑:在此一譯名上,台媒是「被統一了」。
說起來很無奈。自從網路、電子媒體大爆發後,各家競爭激烈、新聞需求量大。但由於成本考量,人力非但沒有增加,反而縮減。因此,台媒許多外國新聞(包含大陸新聞),都是「參考」是陸媒的。 但陸媒譯名有「結構上的問題」,往往譯出很不靠譜的譯名(特朗普就是一例)。台媒「參考」之餘,一下小心就會跟著錯。「特拉斯」這個譯名無疑也是只中之一。
▲中文名字被大陸譯為很不靠譜的特朗普,川普自己也很無奈。(圖/路透社)
我猜可能是台灣某家或數家大媒體(很可能是紙媒)率先「參考」了。由於它們有「指標」作用,各家媒體也就不假思索的跟著用。 然而讓我大惑不解的是,台灣官媒「中央社」的譯名也是「特拉斯」!於是這又產生了另一種可能性:是「中央社」率先「參考」了陸媒,然後台灣各媒體為了表達對政府的支持,於是乎「一體適用」?可是這又產生了另一個問題,難道政府的官方宣傳機器在翻譯外國人名方面「被統一了嗎」?
我敢懷疑「特拉斯」這個譯名是「台媒參考陸媒」,而非「陸媒參考台媒」,原因是這種「結構上的錯誤」,只有陸媒才會犯。為什麼說它是「結構上的錯誤」呢?之前我在《從甲殼蟲到特朗普:談大陸的不靠譜翻譯》一文裡談過,針對外國人名的翻譯,中共官方的「新華社」曾成立譯名組(後來更名為譯名室)、並出版《英語姓名譯名手冊》,供政府及媒體統一使用。
它被中共官方捧為「最具權威性的英語姓名翻譯工具書」。但該手冊的譯名是有瑕庛的。最著名的例子當然就是美國前總統Donald Trump。他在該手冊以及對外出版的《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裡,都被譯成了極不靠譜的「特朗普」。 恕我懷疑,當初負責這個譯名的譯者,很可能是廣東人。
▲約翰屈伏塔,香港的譯名是「尊特拉華達」。(圖/達志影像)
原因是在粵語發音裡,每當碰到Tru、Tro、Tra這類要彈舌頭的發音時,幾乎都是束手無策:找不到相對應的中文字。所以本來是「川普」比較貼近原來發音的,結果卻變成了很不貼切的「特朗普」。相似的例子是美國影星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香港的譯名是「尊特拉華達」。上述兩例顯示了粵語發音在碰到彈舌頭的英文人名發音時,往往會出現「特」不靠譜的譯名。
「楚勒斯」、「卓慧思」,你覺得哪個名字好聽呢?
大陸會把Truss譯成「特拉斯」,是在僵化思維下的產物。因為在上述《英語姓名譯名手冊》裡,Tru的中文音譯就是「特」。政府永遠是對的(官方出版品也是),所以陸媒就無權置喙了。
Truss的發音並不難(就算不會唸,上YouTube找新聞聽一下就會了)。它跟Trust(信任)這個字的發音很接近。根據英語發音規則,Truss比較貼切的中文譯名應該是「楚勒斯」,不然遜一點的「楚拉斯」也可以。至於「特拉斯」,套一句以前某位名人的話,是「太超過了」。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的中文名字,是台灣人替她取的。(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闗於這位新首相的譯名,港媒倒是給了她一個別出心裁的中文名字:「卓慧思」。這是英國駐港總領事館翻譯提供給港媒使用的,從她擔任司法大臣時即沿用至今。跟美國副總統賀錦麗、澳洲前總理陸克文的case一樣,這種經過特別斟酌 漢名化中文取名,儘管不完全貼近原來發音,但因為典雅、吉祥、好記,仍不失為一個好譯名。
其實,大陸媒體只要彈性一點,不要一味緊追隨著有瑕疵的官方手冊,適時修正,上述的錯誤應該都可以避免,更別說讓台媒、甚至「中央社」跟著鬧笑話了。
很可能有人會說:不就是一個譯名嘛,哪來這麼多廢話?我並不這樣看。因為要傳達準確的訊息,翻譯的最基本要求就是準確,包括最貼近原音的音譯。否則,會對沒接觸到或不諳原文的人造成誤導。更何況,特朗普、特拉斯這些人的名字是會被寫進歷史的。你要讓「笑話」被寫進歷史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