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新竹球場啟用後,接連發生球員受傷的意外,許多硬體設施也遭人詬病。然而,當時許多投入評論的熱血人士,又有幾位仍持續關心國家體育事務呢?(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 張家羽/地方政府機關人員
適逢九九體育節到來,恰巧也正值選舉期間,政治衍生的議題層出不窮,當然也包括前陣子很夯的新竹棒球場議題,而為此評論發聲的人士,似乎遠比平常關心國家體育發展的運動迷還多。然而,自從新竹市政府認錯、道歉之後,球場隨即閉門進行「再精進工程」,而當初許多慷慨激昂參與評論的熱血份子,卻一如往常般的消失了,令人好奇,時隔數日後,「體育」是否又再度成為乏人問津的亞細亞孤兒了呢?
一日體育評論家 現在還關心體育嗎?
新竹棒球場本屬於公共建設,自當必須接受大眾檢視,而其中設計的瑕疵,更反應出球場尚有必須改善的空間,「認錯、道歉、再努力!」就是政府機關出現疏失後,理應依循的定律,因為如此才能尋求進步。問題是,體育發展的議題,在這一波激情過後,真正留下來關心體育發展的人,卻又寥寥無幾,可知道,還有許多真正需要被投入關懷的基層選手、運動團隊,須要被「長時間」、「持續性」的熱情、付出與關心,畢竟未來的國家隊好手,絕對出自於現階段的基層培訓體系,但現在又有多少人延續關心呢?
有誰還記得,明年有世界棒球經典賽?有誰還記得,明年有杭州亞運?有誰還記得,體育署長人選難產?又有誰關心,今年威廉波特少棒賽,中華隊小將(由台北市福林國小組成)奪得季軍?難道,又要等到時候才又「參與式」討論嗎?平心而論,關乎國家體育發展的因素太多了!以競技運動而言,一個運動員的養成到開花結果,絕對是經年累月的辛苦歷程,舉凡發掘人才、指導教練、訓練技術、訓練資源、軟硬體配備、培訓體系、升學輔導、社會支持,甚至是就業層面,每一環節都是箇中關鍵,試問,這些議題,又有多少人關心、又有多少人過問、又有多少人願意為此發聲呢?以前陣子新竹棒球場事件為例,許多投入評論的熱血人士,又有幾位是長時間關心國家體育事務的人呢?
體育 往往淪為得獎後拿來收割用
▲體育擁有超越任何立場的影響力,是國民的認同、媒體的寵兒、社會的共鳴。圖為高雄市長陳其邁與5位高雄奧運選手莊智淵、戴資穎、吳佳穎、高展宏、江念欣合照。(圖/高雄市運發局提供)
體育,很常被拿來吃豆腐,因為在很多時候、很多場合,體育擁有超越任何立場的影響力(包括政治),是國民的認同、是媒體的寵兒、更是社會的共鳴。因此,體育也就常常成為政治效益收割的對象,也往往變成眾人參與評論的目標,例如:東京奧運正名運動、奧運經濟艙事件,引來許多「一時專家」的討論與評論,有趣的是,這些「一時專家」平時卻對體育事務默不關心,充其量是憑藉體育的議題,表達自己的政治立場,抑或是藉機彰顯個人情感,突顯自己是參與其中.但在「風火頭」過後,往往就曲終人散。
跟風賽事非改善體育的良方 持續關心才是支持體育!
儘管一時跟風般的參與評論,也許是尋求社會認同感的一種途徑,但絕不會是改善國家體育的「唯一良方」,就像前陣子新竹棒球場的案例,以職棒球員立場,在風波平息過後,球員更希望社會大眾,能長期、深入支持職棒發展;就像去年東京奧運經濟艙的事件,在引發熱議之餘,選手更期盼廣大國人,能持續、熱衷的關心國家體育;因次,請此次參與討論及關心的運動粉絲,延續你們那股慷慨激昂,才是有建設性的支持行動啊!
熱門點閱》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