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高粱、硬質玉米發芽率不佳  張麗善現勘雨害農損...籲中央補助

▲雲林地區原本應該密密麻麻的高粱田受雨害後發芽不到兩成。(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農民各個愁眉苦臉向縣長張麗善說明種植狀況。(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記者蔡佩旻/雲林報導

雲林部分地區8月份受多次強降雨,造成高粱、硬質玉米發芽率不佳,縣長張麗善今(8)日上午特率農業團隊前往土庫勘查災情,傾聽農民的訴求,並再次建請中央體恤農民辛勞,將高粱、硬質玉米列入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減少農民的經濟損失。

縣政府分別於8月22日及、26日邀集臺南區農改場、農糧中區分署確認,勘查結果硬質玉米及高粱平均受損達5成以上,發函建議農委會公告辦理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農委會函復雲林縣府「高粱及硬質玉米目前尚屬補植適期,為增進農民籽實收益,請輔導農民評估補植或重新播種之效益,並加強後續田間栽培管理等作為,以維護收入」。

「今天栽種,明天大雨」農民苦著臉說,高粱怕潮濕,種子小碰到雨水就爛掉,排水不良發芽不到兩成。為配合政府節水政策,今年是第一次決定嘗試栽種高粱,一甲多,遇到這樣,災害沒有補助的話,真的損失慘重。務農看到這樣心真的很痛。成本不夠,連採收工、肥料錢都不夠扣,無奈碰到這種情形,希望政府可以補貼農民。

土庫鎮農會總幹事黃萬聰表示,今年高粱種植損失超過百分之二十,達到天然災害補助標準,但是農委會評估竟然說沒有達到,政府鼓勵農民做節水作物,尤其高鐵沿岸,去年種的效果不錯,包含元長、虎尾、北港都有配合政府政策種植高粱,但8月份大雨造成高粱受損嚴重,

黃萬聰說,希望政府苦民所苦,這些高粱補植、重新種植要花費一筆很大的金額,沒有達到轉作的標準,轉作的補助金額又會被減少,這樣會造成農民三重損失。另外在部分補植,高粱成長過程不一樣,造成農民採收困難,希望政府體恤農民。

▲雲林地區原本應該密密麻麻的高粱田受雨害後發芽不到兩成。(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縣長張麗善今(8)日上午特率農業團隊前往土庫勘查災情,傾聽農民的訴求。(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高粱及硬質玉米受損程度已達5成以上,已符合天然災害現金救助標準,如依農委會建議進行人工補植方式辦理,其成熟度會不一致更會造成硬質玉米品質參差不齊,不僅會減少農民收益,影響下期作種植時程並增加種植成本。
 
張麗善說,希望農委會聽到農民的陳情,體會農民辛苦、照顧農民,放寬硬質玉米最低繳交量2500公斤,讓他們領取轉作補助(高粱4.5萬/公頃,硬質玉米6萬/公頃),並可以領天然災害救助(高粱 硬質玉米均2.8萬/公頃),以彌補這段時間的人工成本、肥料、農藥跟管理的成本。

張麗善指出,雲林縣的農民大力響應政府預防地層下陷政策,在高鐵沿線栽種旱作,硬質玉米申報栽種面積超過兩千甲,高粱申報栽種面積也超過一百甲,我們希望農委會鑑於第一:農民配合政府政策,第二:照顧農民,不能讓農民血本無歸,第三:經過四方的會勘,確定損失超過50%以上,四方會勘確定已超過天然災害救助標準的20%,甚至超過五成,農委會沒有道理不給予天然災害2萬8的救助金。

▲雲林地區原本應該密密麻麻的高粱田受雨害後發芽不到兩成。(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雲林地區原本應該密密麻麻的高粱田受雨害後發芽不到兩成。(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聽Podcast #我在案發現場

【其他新聞】

►劉建國競總酸張麗善花納稅錢包裝 縣府回擊:健康城市全國第2

►雲林3民代脫罩「逐桌敬茶」挨轟 衛生局將開罰...3人都這樣說

►劉建國提醫護政見 雲林縣政府控:臨時抱佛腳!抄的最快

►在地老化+在地安養 劉建國提「醫護樂活12帖處方」

►快訊/雲林虎尾晚間傳槍響!他狂開10槍「1人中彈」 送醫急搶救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