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採訪/呂晏慈、陶本和、陳家祥
◎ 攝影/宋良義、屠惠剛
文/陳家祥
選舉激烈攻防下的變卦,讓民進黨立委鄭運鵬披掛上陣參選桃園市長。儘管來得突然,但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除了本身活潑的形象外,鄭運鵬參選以來不斷拋出貼合民意的政見,讓選舉得以有抹黑戰之外的亮點;他不只擬定好短中長期計畫,要帶領桃園迎接疫後新時代,更要力拼捷運線在任內開枝散葉,發下豪語要讓桃園進入軌道運輸時代,讓桃園人習慣捷運的生活。
談到桃園的未來,鄭運鵬說,第一個是要維持住桃園的光榮感,第二個則要擴大照顧面,「桃園有製造中心的優勢,桃園要成為台灣的心臟、世界的引擎,以未來的產業發展或投資,桃園的機會絕對不會輸雙北」。儘管是臨時披掛上陣,但他仍擬定出縝密的短、中、長期政策規劃方向。
▲立委鄭運鵬手拿著模型,一邊和記者說明政策願景。(圖/記者屠惠剛攝)
搶客、搶工、搶人才 鄭運鵬訂好計畫帶領桃園迎接疫後新生活
短期計畫部分,要著眼於疫情趨緩、國門大開的時間點,與國際城市「搶客」。鄭運鵬說,台灣人最喜歡去的日本開放觀光,疫情前大概每年有500萬國人赴日旅遊,「累積快3年,台灣很快會有一波赴日潮」。
「國內旅遊業這幾年也很辛苦,飯店業要轉型防疫旅館才能維持經營,如果再加上一波半年到一年的搶日潮,國內旅遊會受到很大的衝擊。」鄭運鵬說,短期任務要「搶市搶客」,未來會規畫一波活動,讓觀光客到桃園玩,不要花錢搶機票,等幾個月後票價正常再去日本,「國內觀光市場不需要再經歷另一波蕭條」。
其次,則是「搶工」的問題。鄭運鵬指出,這幾年中央力推根留台灣3大計畫,台商回台投資1.7兆,其中有3400億在桃園,「他們訂單滿手卻缺工」;此外,桃園的公共工程全台灣最大,包括第三航廈、第三跑道、航空城、鐵路地下化、捷運綠線還有國際會展中心等,「桃園投資這麼多,缺工問題還是要協助解決」。
鄭運鵬說,他不但要延續現有的青年就業協助,且未來還會擴大,加碼到「做6領7」,到最低薪資26400元,如果到缺工產業每個月再加3萬元,考取甲級、乙級證照最高可再多領3萬,「等於台灣的技術人才到缺工產業工作滿1年,前半年多領26400元,後面半年多領3萬,考上證照再多領3萬,等於多領8.6萬元,多2個月的薪水」。
第三,則是「搶人才」。鄭運鵬說,護國群山的上下游產業都跟桃園有關,未來要把生產鏈慢慢整合到桃園,「因為新竹都滿了,能去高雄的也去了,接下來在桃園要做整合,所以會遇到人才庫不足的問題」,因此未來要爭取半導體學院落腳桃園,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
桃園要進入軌道運輸的時代!鄭運鵬任內要拚捷運線開枝散葉
而除了短期的觀光、中期的補足缺工問題到長期的充實人才庫,鄭運鵬也提到目前桃園積極在發展的捷運路網。他說,桃園人慢慢會習慣捷運的生活,目前為止只有一條機場捷運,現在動工的是捷運綠線,後面還有很多銜接計畫,「以前台北市就忠孝東路、台北車站前面這條,現在也不塞車了,桃園要進入軌道運輸的時代了」。
由於目前的捷運路網規劃集中在北桃園,鄭運鵬指出,南桃園下一階段需要軌道,連同目前已規劃好的,希望至少在任內可以完成總共12條路線,包含三鶯線拉到八德,八德再接捷運綠線,把捷運綠線延伸到機場捷運,繞一圈;再來大園往觀音、內壢往平鎮跟往楊梅、往龍潭的,接著再往大溪延伸。
鄭運鵬說,台北市過去在開始做捷運系統跟鐵路地下化的時候,人口跟現在的桃園差不多,而桃園最近航空城開始入駐,其他規劃如果也跟上來,人口很快會超過台北市,這也是他要帶領桃園走向下一階段的任務。
而隨著捷運線的擴張,將帶動城市快速發展,鄭運鵬說,捷運路網慢慢形成,周邊當然就要有不同特色的規劃,不要像高鐵站周邊都是雷同的會展中心,「要先想好,不能蓋到哪想到哪」。
在鄭運鵬的規劃中,捷運沿線會開闢一座公立的平價兒童樂園,目前桃園的新生兒最多,未來慢慢成長到可以去兒童樂園時,推動在地旅遊就好了,「可以結合製造業的優勢,由電動車大廠想可以設計什麼樣的設施,做有特色、平價、有教育性質的兒童樂園」。
此外,還要興建養生樂活村,因應台灣社會的高齡化現象。鄭運鵬提到,如果要在台北養老,台北就會一直老化,桃園可以協助處理這些事情,「養生樂活村在台北不容易,但到桃園來,1小時來回,都很方便」;此外,養生樂活村可以結合桃園醫療的進步,一起做高齡照顧、高齡醫學及輔具的發展,「桃園有這個條件在捷運線做一個養生樂活村」。
另外還要做自媒體的育成中心,結合社會住宅,例如帥哥美女網紅直播賣東西、培養客家或原民等直播主,輔以桃園市本來就是北台灣的發貨中心,會更有優勢。捷運路網有每一個特色,在結合既有的生活或產業功能,桃園捷運會各自有聚落,然後各自養成通勤的上班族,會更完整
而各大候選人爭相提出的育兒政策,鄭運鵬也有特別的想法,除了提出6大育兒政策利多,擴大托育照顧,擴大公托、準公托的據點及補助,增加臨時托育的設施外,他還想出與賣場、百貨公司合作做臨時公托,讓週末爸媽看電影不愁沒人顧小孩;把主題性公園變多,讓小朋友有地方去。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