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長江1/10年禁漁令!拆網箱、禁捕撈 挽救「魚類基因寶庫」

記者任以芳/宜昌報導

亞洲第一大河長江生態極為豐富,但歷經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下來,長江流域多種珍稀魚類遭滅絕,水質嚴重惡化,大陸官方於2017年底實行「長江大保護計畫」;2020年1月再實行「十年禁漁令」。整體計畫實行五年時間,《東森新媒體ETtoday》實際走訪長江宜昌段、西陵峽段、一級支流清江,江面清澈乾淨,養殖網箱拆除,漁船禁止捕撈、城市排污口也全面整治。當地居民接受記者訪問表示,十多年沒看見長江變乾淨,臭味也改善,野生魚變多,差點絕跡的江豚也陸續出現,「禁漁令」初步成效。

▲▼ 湖北專題/長江、西陵峽            。(圖/記者任以芳攝)

▲長江西陵峽段乾淨清澈 。(圖/記者任以芳攝) 

緊急醫治萬里長江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流經大陸11個省級行政區,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00公里。隨著現代經濟活動蓬勃發展,長江流域水生態系統嚴重失衡,重點湖泊氧化出現藍藻,長江急需被保護。

大陸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於2018年12月聯合印發《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下令各地立即解決生態污染等環境問題;2020年1月實行《長江十年禁漁計劃》(以下簡稱「禁漁令」),重點水域禁止捕撈,

如今「禁漁令」實行兩年多下來成效如何?《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走訪位於湖北宜昌市秭歸縣境內西陵夾,全長66公里,灘多水急,是三峽中最長的一段。乘船檢視西陵峽段,清澈乾淨,沒有漂浮的垃圾,江面往來只有貨船,過去熱鬧漁船、養殖網箱全消失。

接受訪問的老船長告訴記者,自己開觀光遊艇好幾十年,過去江面有貨船、漁船、小舢舨,加上沿岸養殖網箱,視覺上十分雜亂。

他說,「自從『禁漁令』實行後,西陵峽變清爽很多。江面上來往都是貨船、觀光遊艇,江面水質乾淨很多,幾乎回到50多前兒時長江記憶。」

▼ 西陵峽觀光船整齊停靠 。(圖/記者任以芳攝)

▲▼ 湖北專題/長江、西陵峽            。(圖/記者任以芳攝)

▲▼ 湖北專題/長江一級支流清江、拆除養殖網箱            。(圖/記者任以芳攝)

▲長江第一支流清江美如畫。(圖/記者任以芳攝)

長江「逐步」脫胎換骨

《東森新媒體ETtoday》記者走訪長江第一支流清江,這裡是古代巴人發源地,土家族的母親河,經流利川、恩施、巴東、長陽、宜都。乘坐仿古遊船賞清江峽谷風光,江面水質一樣清澈碧綠,清江畫廊「三百里清江美如畫,三百里長陽似畫廊」的美景。

來自武漢胡先生第一次來清江畫廊,他深刻感受清江兩岸風景美如畫,江水清澈,水面沒有雜物,有種想跳下去游泳衝動。談到對清江印象,湖北日報媒體人魏萌葉說,「兩岸青山對峙,腳下清流潺潺,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

清江保護區工作人員介紹,2020年長江流域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96.7%,高於全大陸平均水平,較2016年提高14.4個百分點,乾流首次全線達到Ⅱ類水質。

但過去二十多年,當地人眼中的清江並不「清」。居住在長陽的李先生,從小土生土長在清江邊,他告訴記者,早期有很多漁民在江邊設置養殖網箱,長年下來魚糞便和魚飼料破壞水質,變得混濁骯髒。

李先生說,「『禁漁令』實行最大改變,江水沒有特別臭的魚腥味,水質變的特別清、比較好。」

同樣是長陽居民的劉先生受訪也說,「清江水越來越清澈,魚也得到保護。以前魚類都聚集在中層游動,現在江面上也能看到魚嬉戲聚集,還原了原始生態。」

▼清江2017年陸續拆除養殖網箱後,江面變得清爽 。(圖/記者任以芳攝)

▲▼ 湖北專題/長江、西陵峽            。(圖/記者任以芳攝)

▲▼ 湖北專題/長江一級支流清江、拆除養殖網箱            。(圖/記者任以芳攝)

▲「長江十年禁漁令」勸退23萬漁民上岸轉型就業。(圖/記者任以芳攝)

長江「十年禁漁令」利與弊?

長江「禁漁令」實行兩年多確實有顯著效果,但政策總是雙面刃,「禁漁令」共計退捕上岸漁船11.1萬艘、涉及漁民23.1萬人。年輕人支持永續環保概念,但老捕了一輩子的魚,老漁民卻無法理解,政府為何要禁止捕撈。

不願具名老漁民告訴記者,「禁漁令」實行後,很多人面臨中老年失業問題。儘管政府以市價收購漁具、漁船等生財工具,安排漁民轉型就業,還是有人少數無法適應轉型。。

劉先生也介紹,「政府拆除江裡養殖網箱,在陸地上建立漁場,之前打撈的漁民去漁場工作。」記者問,「收入固定嗎?」劉先生說,「準確來說肯定比以前好很多,以前魚網撒下去不見得有魚上岸,現在漁場工作有固定穩定收入。」

▲▼ 湖北專題/長江一級支流清江、拆除養殖網箱            。(圖/記者任以芳攝)

▲長江生病了,大陸政府近年積極整治水質環境 ,挽回魚類生態。(圖/記者任以芳攝)

搶救「魚類基因寶庫」-長江

長江老漁民困惑,長江漁獲量一直存在,為何要禁?但數據證明,1954年長江捕撈量是45萬噸,80年代捕撈量下降到20萬噸左右,到了2003年只剩10萬噸。白鰭豚、鰣魚、胭脂魚等瀕臨滅絕,「四大家魚」青、草、鰱、鱅產量也越來越少,魚齡也越來越小。

水域魚類數量大幅減少,水壩阻斷洄游和過度捕撈對長江水域生物的繁育造成巨大衝擊。今年七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佈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更新報告,宣佈白鱘滅絕、長江鱘野外滅絕;「長江女神」白鱀豚早在2004年後也無蹤跡。

長江10年禁漁計畫不只是延續漁民「生計」,挽救生態環境才是關鍵。長江被譽為「魚類基因寶庫」,全流域共分布有416種魚類,其中純淡水魚類有362種,長江特有魚類178種,是大陸規模最大的淡水魚原種場。

禁漁10年的時間軸,足以讓常規魚種有2到3個世代的繁殖週期,也能提高漁業資源儲量,用法規強制減少人為介入破壞,才能真正保護長江生態。

延伸閱讀:

保護長江1/10年禁漁令!拆網箱、禁捕撈 挽救「魚類基因寶庫」

保護長江2/漁民轉型上岸賣魚子醬 「出口轉內銷」拚百億產值

保護長江3/封堵排污口!宜昌整治134家化工廠 5百強之一企業也轉型

保護長江4/直擊!微笑「長江精靈」回來了 宜昌Q版文創新名片

▼ 外界觀望「禁漁令」是否真正挽救長江原生態 。(圖/記者任以芳攝)

▲▼ 湖北專題/長江一級支流清江、拆除養殖網箱            。(圖/記者任以芳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