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新冠「腸道微生態」失衡 港中大研究:分析糞便可找出問題影響源

▲香港,疫情,街景,口罩,新冠。(圖/CFP)

▲長新冠對民眾的影響仍持續。(示意圖/CFP)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隨著疫苗和藥物技術逐漸成熟,患者重症和病死率也降低許多,不過,患者治癒後的長新冠對人們帶來的影響仍然持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針對「長新冠」調查研究,認為患者的腸道微生態和健康人群完全不同,專家透過分析糞便裡的微生態發現,「長新冠」患者有明顯腸道微生態失衡。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腸道微生物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長新冠。(圖/翻攝深圳衛視)

▲長新冠與腸道微生態關係示意圖。(圖/翻攝深圳衛視)

《深圳衛視》報導,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於2021年發表的研究顯示,76%新冠患者康復後6個月內出現至少一種「長新冠」症狀,其中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疲倦(31%)、記憶力差(28%)、脫髮(21%)、焦慮(21%)和睡眠困難(21%)。

英國國家統計局6日最新數據則顯示,英國超過23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長新冠」後遺症,約佔英國總人口3.5%。

對此,香港中文大學2022年7月宣布展開香港首個「長新冠」大型研究,希望在3個月內接觸一萬名及以上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的香港民眾,藉由問卷調查的方式,蒐集康復者出現後遺症的情況。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腸道微生物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長新冠。(圖/翻攝深圳衛視)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圖/翻攝深圳衛視)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表示,對於「長新冠」的症狀,不少是基於主觀判斷,「記憶力下降、脫髮等,可以是很多原因造成,很難判斷是不是由長新冠直接影響。」

陳家亮提到,目前醫學界已經發現並證明,消化系統 、腸道接受新冠病毒的受體,遠遠多於肺部,因此,通過觀察和分析患者的腸道微生態,可以精準分辨出一些症狀是不是由「長新冠」引起。

根據港中大醫學院研究顯示, 「長新冠」患者的腸道微生態和健康人群完全不同,透過分析糞便裡的微生態,首先可以讓患者知道,是不是真的有「長新冠」問題。此外,「長新冠」還有不同的亞型,可能影響體內的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或者是消化系統等。

陳家亮指出,不同亞型造成的腸道微生態狀態也是完全不同,「透過分析腸道微生態,可以得知到底是現在問題(影響的)主要是大腦、肺部、還是其他的器官,從而改善腸道細菌群,有望可以改善長新冠的問題。」

陳家亮提醒,「長新冠」問題與受感染的嚴重程度無關,「現在的醫學證據已經證明,接種疫苗、預防感染是最有效預防長新冠的方式,希望通過大型的調查和研究,藉由了解長新冠成因,幫助患者對症下藥,緩解和改善症狀,這些數據也將幫助有關部門調整醫療策略,進行有效應對。」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