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晚疫病造成莖部黑褐化(黑骨) 。(圖/記者陳崑福翻攝,下同)
記者陳崑福/屏東報導
目前是番茄種植季節,近期日夜溫差逐漸加大,田區環境濕度高,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於田間巡查時發現番茄晚疫病及病毒病害的發生有增加趨勢,為防止病害蔓延,高雄場籲請農友落實田間衛生管理工作,同時加強銀葉粉蝨、薊馬與蚜蟲等病毒媒介昆蟲的防治,避免後續收益受損。
高雄場戴順發場長指出,晚疫病好發於低溫、高濕的環境,植物組織染病初期出現水浸狀斑點,之後擴大並褐化,導致葉片乾枯;植株莖部染病則會呈現水浸狀黑褐化,農友俗稱「黑骨」,嚴重時全株焦枯、死亡;果實亦會受害,初期呈褐色水浸狀斑塊,斑塊逐漸擴大並向果實內部蔓延。病原菌在受害組織上可產生大量的游走孢子,再藉由風雨或灌溉水飛濺散播到健康植株。
病毒病害於田間複合感染情況普遍,病株常出現植株矮化、葉片扭曲摺疊、葉片皺縮變形等俗稱「瘋欉」症狀,嚴重者導致不結果或果品不佳;植物病毒於田間的傳播途徑主要可經由機械傳播及媒介昆蟲,高雄場近年調查發現,番茄田區仍以經由粉蝨傳播的病毒最為普遍,且這類病毒也可感染霍香薊等田區雜草,易形成防治上死角。
戴場長指出,防治番茄晚疫病應落實田間衛生管理並改善通風,可使用「亞磷酸」混合「氫氧化鉀」於病害發生前進行預防,發病後則應清除受害枝葉,選用農藥資訊服務網或植物保護資訊系統核准藥劑進行防治。而病毒病害目前尚無法以藥劑防治,須採用綜合管理策略,除應選用健康種苗並加強苗期管理外,應針對病毒的傳播途徑加以阻斷,可應用黏板誘殺及監測媒介昆蟲,以適時施藥防治,發病嚴重的植株以及染病雜草,應立即拔除並移出田區,落實田間衛生管理,並避免植物汁液相互接觸。農友如在防治上仍有疑問,請逕洽高雄場病蟲害診斷服務專線(08-7389060)或植保研究室同仁。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