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最大北極淡水湖黑曾湖。(圖/翻攝自lakehazen.ca)
記者陳宛貞/綜合外電報導
新冠病毒肆虐近3年,各國終於陸續解封,走出疫情陰影之際,最新數據指出,下一波全球大流行可能不是來自蝙蝠或鳥類,而是融冰中的物質。
《衛報》報導,一項針對世界最大北極淡水湖黑曾湖(Lake Hazen)的土壤及湖泊沉積物進行的遺傳分析表明,在融化的冰川附近,病毒溢出的風險可能更高,也就是病毒首次感染新宿主的風險。
該研究發表於《皇家學會報告生物科學版》(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結果顯示,隨著氣候變遷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冰封在冰川及永久凍土中的病毒及細菌很可能重新現蹤,感染當地野生動物,且在這些動物活動範圍向兩極靠攏的情況下風險更高。
舉例來說,西伯利亞北部2016年爆發的炭疽疫情導致1名兒童死亡,至少7人感染,原因是一股熱浪融化永久凍土,使一具受感染的馴鹿屍體外露,而當地上一次爆發疫情是在75年前的1941年。
為更深入了解被冰封病毒的風險,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教授Stéphane Aris-Brosou和同事從黑曾湖收集土壤及沉積物樣本,並對樣本中的RNA及DNA進行測序,以確認與已知病毒及潛在動植物或真菌宿主密切相符的特徵,並以一種演算法評估這些病毒感染不相關生物群體的風險,發現在靠近大量融冰流入的地方,病毒擴散至新宿主身上的風險更高,且隨著氣候變暖,這種情況更有可能發生。
▲ 冰川融化恐怕釋放新病毒。(圖/翻攝自lakehazen.ca)
近期也有其他研究表明,未知的病毒能夠且已經在冰川中遊蕩。美國俄亥俄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去年宣布,在中國青藏高原樣本中發現33種病毒遺傳物質,其中28種是新病毒。根據地點判斷,這些病毒估計有15000年歷史。
法國國家科技研究中心(CNRS)科學家2014年則成功復活一種從西伯利亞永久凍土中分離出的巨型病毒,使其時隔3萬年首次重新具有傳染性。研究作者Jean-Michel Claverie當時表示,這些冰層外露可能是災難的開端。
不過,Aris-Brosou團隊仍表示,預測溢出風險高不等於實際溢出或大流行風險,只要病毒與其「橋梁載體」(bridge vector)沒有同時出現在環境中,發生重大事件的可能性依然很低。
也有預測指出,氣候變遷將改變現有物種範圍,可能使古老的病毒或細菌接觸新宿主。Aris-Brosou對此表示,「我們唯一能確信的是,隨著氣溫上升,這種特殊環境中的溢出風險也在增加。這會導致大流行嗎?我們完全不知道。」
英國亞伯立斯威大學環境微生物跨學科中心主任愛德華茲(Arwyn Edwards)則指出,目前有2件事非常明確,首先是北極正迅速變暖,而人類面臨的主要風險來自其對氣候的影響,其次則是來自其他地方的疾病,正進入北極脆弱的社區和生態系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