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打破慣例,開展史無前例的第3任期。(圖/路透社)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中共20大結束後,習近平不僅展開史無前例的第3任期,他率領的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皆為心腹,被外媒形容「毛澤東以後最強大統治者」。各國專家紛紛剖析相關影響,其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助教羅迪倫(Dylan Loh,音譯)更指出,「目前看來,他尚未提拔潛在接班人,這給予他第4任期的彈性。」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助教羅迪倫
羅迪倫表示,政治局常委效忠習近平,導致中共的集體領導及決策都遭削弱,「意味著他在推行國內及外交政策方面,擁有更自由的控制及授權。」不過整體而言,習近平執政的首要任務並未改變,因此投資政策應該也不會發生劇變。
雪梨智庫「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研究員馬利德(Richard McGregor)
馬利德認為,習近平可謂大獲全勝,新一屆政治局是他在黨內主宰地位的有力證明。習近平秉棄舊有派系制度,也粉碎培養接班人的期望,「20大以深刻方式在過去和未來之間劃清界線,不論對中國國內政治,以及擴散至世上其他地方的影響力都是。」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家莊嘉穎(Ja Ian Chong)
莊嘉穎認為,20大肯定鞏固習近平的地位,「不論好壞,政策都將更直接與習近平掛鉤。」他認為,北京近期不太可能取消清零政策,而會在外交及安全方面更加果決,「更廣泛地說,美國及中共之間的摩擦將會持續增加。」
▲習近平似乎尚無培養接班人,也引發關注。(圖/路透社)
美國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助教張揚(Yang Zhang,音譯)
張揚認為,政治局常委的組成,不代表習近平成為無所不能的最高領導人、能夠做到任何事,「重要的是,他的無限權力將受制於年齡增長導致的有限能力及遞減精力。」此外,習近平全面控制,意味著領導層必須全面負責所有政策失誤,他的獨裁可能引發西方國家更強烈的反彈,「這些情況都將讓他的第3、以及可能的第4任期不如預期輕鬆。」
東京拓殖大學教授川上高司
川上高司認為,習近平是為了強化權力,才必須不斷談論統一台灣,「如今立足點堅強的新政權已經建立,他試圖武力奪台的可能性或許已經消退。」他指出,習近平的目標是在本世紀中期超越美國,因此未來5年首要任務應該是重建國內經濟,「我認為他將逐步推動台灣統一,但並非透過軍事力量,而是加強混合戰(hybrid warfare)。」
▲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都是「習家軍」。(圖/路透社)
美國麻州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教授米勒(Chris Miller)
米勒認為,中共20大再次證明「習近平在統治共產黨方面的決定性作用,也標誌該黨從菁英集體領導,轉向個人化的獨裁。」在中共執政的關鍵目標之中,相較於新冠清零政策、黨的政治及意識型態,「經濟成長」顯然地位下降。
加拿大皇家銀行投資分析(RBC Capital Markets)亞洲外匯策略主管陳聖輝(Alvin Tan)
陳聖輝指出,北京的政策制定可能更順從習近平,「關於如何推動國家及經濟…我可以想像清零政策可能更根深蒂固,在共同富裕之類的議題上也會進一步推動。」
新加坡國立大學高級客座研究員唐安竹(Drew Thompson)
唐安竹也指出,北京新領導層將關注達成習近平的政治目標,而非追求他們認為對國家最好的議程,「只有一種正確的治理方式,那就是習近平的方式。20大的結果清楚表明,國安及黨的政治安全優先於經濟成長。」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地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Gary Ng)
吳卓殷認為,北京新核心圈將拓展及強化目前政策立場,也是進一步鞏固權力的舉動。他猜測,未來挑選官員時,表現當然也很重要,但忠誠度日益成為關鍵考量。
英國國民西敏銀行(Natwest Markets)的中國經濟學家劉培謙(Liu Peiqian,音譯)
劉培謙指出,外界預期習近平會在20大鞏固權力,但政治局常委高達4人退休、令人驚訝,「看來習近平在政治局有更多話語權,隨著他的意識形態被寫入黨的章程,這是他在政治局更具戰略重要性的象徵」。
▲習近平被外媒形容是「毛澤東以後最強大的中國領導者」。(圖/路透社)
盛寶金融(Saxo Bank)大中華市場策略師黃永輝(Redmond Wong)
黃永輝指出,隨著產業轉型,中國經濟成長趨緩是不可避免的。但他對中國2023年經濟成長前景依然保持樂觀,預期中國經濟在6-9月時間裡顯著復甦。
杭州瀧韜資產基金經理袁玉瑋
袁玉瑋認為,20大宣布北京堅持改革、開放與支持私營部門,對經濟是好的,「短期負面因素仍是中國極其嚴厲的新冠政策,這打擊了外國投資人對中國的信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