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速報系統的再進化,能大幅減少生命財產損失,強化先天多震的台灣防災韌性。(圖/國震中心提供)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今年9月連續2起規模六以上強震,全台有感,你提早收到地震即時警報了嗎?你知道氣象局以散佈全台地震儀進行偵測有盲區,近震央半徑約30公里內來不及在地震來臨前收到地震警報嗎?本月24日及26日由社團法人臺灣防災產業協會主辦,和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地震工程中心(簡稱:國震中心)協辦台中、台北場「民生公共物聯網複合式地震速報服務產官學交流會」。協會彭啟明理事長表示,隨著地震預警技術日益精進,地震的連續發生也讓民眾開始思考科技是否能提供預警生活化的應用,因而針對地震預報的產業發展與願景,聚集國內專家討論如何透過數位科技的應用,大幅減少生命財產損失,強化台灣的防災韌性。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平均每年發生1000起有感地震、包括2-3起芮氏規模6以上地震,且15到20年就發生一次災害型地震。亟需發展生活化的各項地震預報應用,以「大數據、物聯網和AI技術」為基礎,地震速報系統能更快預警、同時縮小盲區。
以9月18日下午2點44分發生的芮氏規模6.8強震為例,地震的震央在台東,而台東初來國小因為使用了「現地型」預警系統,比氣象局快6秒更早發送警報。差別是什麼?學生可以更快進行避難疏散,高速列車早10秒接收到預警,時速可從260公里降到240公里,即可降低7成出軌率;而對半導體大廠而言,如果像過去地震晃動才開始停機,事後重啟至少需要8小時,提前收到預警的話,則最快可在震後15分鐘內快速恢復啟動。
這套高精密度的「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主要運用三聯科技的感測器以及衛波科技的演算法等,透過地震先抵達的1-3秒P波,預測後續災難性震波S波的強度,可在強烈震波來臨前5~30秒提出預警。相對於氣象局目前使用「區域型」地震觀測網,需要佈建龐大的網點並掌握更多的資訊,「現地型」概念指的是,僅需在定點安裝一台內建演算法的地震儀,即可快速提出預警。
當初為了整體強化台灣地震速報能力,國震中心發展複合式地震速報平台,整合了氣象局的區域型地震速報,以及仰賴許多民間技術的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不僅能有效縮小區域型地震速報的盲區,還可搭配物聯網進行減災連動設計,除了公共運輸與高科技廠房之外,還可應用在住宅、商辦、學校和醫院等各類型單位,在地震發生前進行如自動停機、自動斷電、瓦斯遮斷和行車減速等緊急應變措施,深入民生領域、減少災情。
國震中心的複合式地震速報系統曾在2013年聲名大噪,因為採用該預警系統的小學有一天預警系統響了,學生們立刻跑到空曠處,緊接著在12.8秒後,規模6.2的地震來襲,過程全被一位家長錄影下來,隨後被各媒體迅速傳播廣發。
可惜,該系統目前民間與政府單位應用的並不多。防災產業協會祕書長黃少薇表示,因此兩場交流會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透過對地震預報系統全面性的介紹,讓各界了解地震速報的產業應用價值與潛力,因此交流會除了地震速報發展現況、和營運經驗之外,更著重在應用實例的分享。
強化災情模擬,更貼近生活化需求
師大地科系陳卉瑄教授指出,平時可以針對各種地震來臨情境強化模擬與教育,讓民間更加瞭解地震速報如何保全人身安全和財產,而釐清誤報的原因更能讓民眾了解預警當前的限制,以及未來的發展性。
此外,「KNY台灣天氣app」(目前僅有Android版)總經理陳坤助表示,自2016年在應用程式中加入地震速報的功能後,在手機上以簡明的畫面、深刻的音效搭配倒數功能,讓一般民眾即使來不及作出應變,但是心理上已經可以做出準備。
地震速報不只讓民眾單方面接收速報,瑞德感知科技陳寶琳董事長展示該公司的AI智慧防災應用服務系統,在地震速報推播之後,結合開關控制系統與動態導引系統,可應用在人潮眾多的百貨商場或辦公大樓等,引導避難方向,達到地震應變減災。甚至可以應用在工安管理上,從科技業回到營造廠的璽樂科技執行長黃暐皓執行長表示,即時的緊急通報後,可分析工地的危害達到預警的功用,下一步希望透過訓練和監護,在災害發生前就能做出應變。
地震速報的應用無限寬廣,電信技術中心副執行長李重志盤點了多種可能的物聯網技術,且考量重大災害發生時,固網或許也遭受損害,各種場域可擇定各自適宜的通訊方式通報預警訊息,達到減災的成效,當多樣化符合各自所需的產品開發出來,對地震速報的依賴性就會大幅提升。
能源管理也是應用領域之一,奇邑科技副總經理李東洋指出,混搭物聯網技術可解決桶裝瓦斯業的痛點,在人力短缺的大環境下,將管理平台結合民生公共物聯網的資訊提供智慧配送管理,讓傳統產業數位轉型,讓桶裝瓦斯使用、配送數位化,進而提升整體產業的競爭力。
衛波科技執行長林沛暘表示,應用衛波科技的演算法,結合關鍵的上下游夥伴,台灣可以發展出完整的地震速報產業鍊,從地震頻仍的紐西蘭、印尼和菲律賓行銷開始,走向國際。
▲衛波科技執行長林沛暘分享,如何應用該公司演算法,讓台灣發展出完整的地震速報產業鍊。(圖/臺灣防災產業協會提供)
針對整體地震防災產業發展,防災產業協會理事賴文基建議可參考日本以集團式的方式發展,在公共服務至臻成熟的台灣,可強化公私部門雙軌制的管理,建置一個整合型應用機構可以整合與地震速報應用有關的產官學研組織,定期檢討每年地震預警的成效,將地震預警的效益發揮極致並大力推行,也讓本土菁英研發的複合式地震速報服務能夠不斷地升級與再進化。
▲臺灣防災產業協會理事賴文基建議,可參考日本集團式發展模,整合與地震速報應用相關產官學研組織,讓預報服務升級。(圖/臺灣防災產業協會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