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朱祖儀/綜合報導
南韓首爾梨泰院29日爆發踩踏事件,已釀151人身亡、82人受傷,震驚各界。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就指出,防疫措施解禁後容易出現報復性大型群眾集會,這在國外相當常見,但如何將傷害降到最低?有6點可以讓民眾確認,自己要去參加的大型活動是否安全,要留意到了夜間許多資源減少,危機就可能增加了。
▲南韓首爾梨泰院29日晚間萬聖節活動爆發推擠。(圖/路透社)
黃軒在臉書指出,「報復性大型群眾集會活動一開始,就是典型安全失控」,這次是南韓解除新冠防疫限制、社交距離等規定後,首次在首爾舉辦萬聖節活動,結果就發生人踩人慘劇,「人擠人,人貼人在一段時間,一個有限空間,基本上就是危險,那是叫『擠壓』,只要有一個人,不小心跌倒,就會有連鎖反應的推倒踩踏現象」。
但黃軒認為,大型群聚集會活動悲劇是可以避免的,美國國土安全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就曾說過,「群眾集會可以根據大型活動的地點、目的、規模、參與者、持續時間、和環境氣候,可以有效事先知道自己去參與的大型活動安不安全」。
1.地點:你要去的大型活動在室內或室外舉行?食物、水和衛生設施,可能情況如何?
2.目的:群眾聚集活動可以是政治的、宗教的、社交的或運動的;這些活動會影響參與者情緒激動,而忘了自身有人擠人的危險
3.規模:你參與的聚會,這是超過千人(超過1千人)或萬人(超過2萬5千人)規模聚會?群眾集會的人群密度越來越高,密集的人群疾病傳播病毒肆虐愈容易或引發騷亂或人群擠壓災難機率愈高。
4.參與者:和你參與者,是一個獨特的人群,例如某宗教或某政治團體、例如是一群老年人,他們正試圖在生命盡頭,去完成了一次宗教朝聖活動之旅,這代表老人疾病突發事件會上升。大型參與者,如果可能涉及酒精或藥物使用,這會更使你參加的活動,變成極危險的犯罪行為活動。
5.持續時間:當活動拉長到深夜,事件持續的時間越長,當地資源就越有可能被耗盡、並變得緊張。例如夜間的醫療工作人員減少了,突發狀況增加了,其實危機更增加了。
6.氣候:你要去參加的群眾集會,也會受當地氣候變遷的影響。天氣、繁忙的旅程和其他因素會影響群眾集會的能力,太冷、太熱,太乾太潮濕、都會令大型活動的人,變成大型忍受不了環境影響的人群。
▲南韓首爾梨泰院29日萬聖節踩踏事件造成151死、82傷。(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黃軒也說,以梨泰院此次事件為戒,沒有控制人數,狹窄的小巷內湧入近10萬人,且沒有出入人潮管制機制,加上群眾情緒興奮,忘了安全防護,就容易發生危險,「密集的人群,容易引發騷亂或人群擠壓災難機率愈高,依照往前推進踐踏,參與者的情緒激動,更忘了自身有人擠人的危險,人群密度高,形成骨牌推倒的效應,導致人群因摔倒的壓力而致死」。
最後黃軒提醒,國界開放並不是危險解放,「各國的旅遊業短時間內,預計一定是大量人群聚集在某個旅遊勝地。但你在旅遊時刻,你怎麼會意識到『國界開放,不是危險解放』呢?」即使少量的人數在聚會,如果不考慮自身安全,聚會仍是危險的,更何況現在疫情警訊尚未解除。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