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出土「可能被當垃圾」 黃土水「甘露水」成國美館鎮館之寶

▲▼台灣藝術家先鋒黃土水的作品〈甘露水〉在「失蹤半世紀」後重見天日,震撼各界,如今也確定入藏國立臺灣美術館,成為鎮館之寶。(圖/文化部)

▲台灣藝術家先鋒黃土水的作品〈甘露水〉在失蹤半世紀後重見天日,震撼各界,如今也確定入藏國立臺灣美術館,成為鎮館之寶。(圖/文化部)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台灣藝術家先鋒黃土水的作品〈甘露水〉在「失蹤半世紀」後重見天日,震撼各界,如今也確定入藏國立臺灣美術館,成為鎮館之寶。有美術史家提到,先前一直誤解是張家把作品藏起來,現在覺得「如果是50年前拿出來,可能會被當作垃圾丟掉了。」而保存者張鴻標家屬張士文提到,「爸爸說,當住在臺灣的外省人和本省人懂得互相尊重的時候,才可以把這件作品歸還給國家。」

▲▼台灣藝術家先鋒黃土水的作品〈甘露水〉在「失蹤半世紀」後重見天日,震撼各界,如今也確定入藏國立臺灣美術館,成為鎮館之寶。(圖/文化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化部長李永得(左)致贈感謝牌予黃土水〈甘露水〉保存者家屬代表張士文。(圖/文化部)

國立臺灣美術館在10月29日舉辦「黃土水〈甘露水〉入藏文化部國立臺灣美術館見證典禮」,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黃土水作品〈甘露水〉的重見天日,「是臺灣藝術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甘露水〉1921年入選帝國美展,「在相隔100年後出土,除了是天意,更是許多人的努力。」

李永得表示,感謝張鴻標醫師家族幾十年為國家妥善保存,還有國藝會董事長林曼麗率領的藝術史學者團隊,鍥而不捨地讓〈甘露水〉重見江湖,並先後於北師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正式入藏國美館成為鎮館之寶,未來〈甘露水〉將成為國美館的常設展,展現於全國民眾眼前。

李永得指出,總統蔡英文「重建臺灣藝術史」政策,促成越來越多的前輩藝術家作品捐贈國家典藏,共同豐富臺灣美術史篇章。文化部除了持續重建臺灣藝術史工程,明年也將正式啟動文化發展基金,支持美術、工藝等視覺藝術發展,跟各界一起努力建構更完善的藝術發展環境。

▲▼台灣藝術家先鋒黃土水的作品〈甘露水〉在「失蹤半世紀」後重見天日,震撼各界,如今也確定入藏國立臺灣美術館,成為鎮館之寶。(圖/文化部)

▲〈甘露水〉成為國美館的常設展鎮館之寶,展現於全國民眾眼前。(圖/文化部)

國美館長廖仁義表示,這次很感謝黃土水外甥女林麗純女士,陪同國美館團隊前往祭拜黃土水,得到黃土水的同意,舉辦關於他的各項活動。而保存者張鴻標醫師家屬、張士文醫師的兄弟姐妹們,不斷說他們不敢說是捐贈給國家,而是客氣表達還給國家,而且感謝政府能夠讓他們如釋重負。

他提到,「黃土水的肉體生命在1930年已經去世,但是會因為從甘露水以後,他的作品陸續出土,他的藝術生命將會復活。」而國美館團隊後續將推動各項工作,首先典藏要延伸到研究、展覽、教育推廣,「我們不會只是讓他站立在這邊被觀看」。

像是明年3月將推出黃土水的大型展覽,這個主軸將會是在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希望能夠借到最多的作品,更希望將來有朝一日達到1931年廖秋桂女士為他的先生遺作展80件作品。此外,將以黃土水為標準,繼續擴充、整理國美館的典藏經典,延伸到臺灣美術史上。

▲台灣第一座裸女雕像,黃土水作品〈甘露水〉可代表臺灣精神、不可取代的重要文化資產。(圖/©黃邦銓、林君昵/北師美術館提供)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林曼麗董事長也說,感謝100年前的黃土水,1921年他才26歲,就為臺灣創造一個幾乎是可以代表臺灣精神、不可取代的重要文化資產;也感謝張鴻標醫師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勇敢的守護著〈甘露水〉。也要感謝張氏家族,這幾十年來忍辱負重、默默保存〈甘露水〉。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感謝這幾十年來,臺灣人民及臺灣政府,還有臺灣藝文界的學者專家,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在今天見證了黃土水。

保存者張鴻標家屬張士文表示,把一件重要的作品隱藏50年,一定有義務要跟各位前輩交代。他寫了一篇「就是因為爸爸的一句話」文章。「就是因為爸爸的一句話,使我們深深感受到黃土水大師這件作品在臺灣文化傳承上的重要性,讓我們不得不隱藏半個世紀。爸爸說,當住在臺灣的外省人和本省人懂得互相尊重的時候,才可以把這件作品歸還給國家。」

「在這50年歲月中,只有極少數的幾個人知道他確切的下落,即便是最親近家人、師長、朋友、同事,我們都堅決地守口如瓶,因為我們深怕走漏風聲,會使得這個文化瑰寶受到傷害,保密的任務就是一塊大石頭壓在我們的心頭,終於今天天時地利人合,甘露水姊姊在她遭遇這許許多多風風雨雨、坎坎坷坷,終於光彩溢目,不但展示她無言的魅力,確立在臺灣文化史上無與倫比的地位,並且找到屬於她的理想歸宿,完美的結局總算可以告慰父親在天之靈,在這裡我替代已逝世的父親、母親,堅定守密的姨丈、伯父,以及我的兄弟姊妹們,由衷的感謝林曼麗女士在這個期間,費盡心力完美無瑕的付出,幫助我們完成階段性任務。」

▲▼台灣藝術家先鋒黃土水的作品〈甘露水〉在「失蹤半世紀」後重見天日,震撼各界,如今也確定入藏國立臺灣美術館,成為鎮館之寶。(圖/文化部)

▲台灣藝術家先鋒黃土水的作品〈甘露水〉在「失蹤半世紀」後重見天日,震撼各界,如今也確定入藏國立臺灣美術館,成為鎮館之寶。(圖/文化部)

臺灣美術史家謝里法也有感而發說,如果50年前〈甘露水〉出土可能不會受到重視,「我一直誤解張家將作品藏起來,最後是李永得部長出面,張家也覺得時候到了,50年前拿出來,可能會被當作垃圾丟掉了。」

臺灣美術史家李欽賢表示,黃水土〈甘露水〉作品的重出江湖將由後續臺灣美術史研究者繼續深入研究,他提出幾個提問給這個領域的研究者,例如〈甘露水〉是大理石材質,當時連日本雕刻家雕刻大理石作品也很少,黃土水在東京美術學校學的是木雕,該校沒有教學生大理石雕刻,所以完全是他自學的。

他推測,「黃土水參加帝展的前後,日本有位雕塑家北村四海,都用大理石作為材料,我推測黃土水可能受他的影響。所以這件作品的出土,反而帶給我們一些研究的材料,我們還可以再繼續追查。」

▲有專家認為,如果50年前〈甘露水〉出土可能不會受到重視。(圖/©黃邦銓、林君昵/北師美術館提供)

國美館表示,英年早逝的日治時期臺灣先驅雕塑家黃土水(1895-1930),入選第3回「帝國美術展覽會」(1921)的作品〈甘露水〉,1958年遭受遺棄,幸好被張鴻標醫師拾回保管,直到2021年張醫師後代信任政府,還給國家,塵封63年的曠世巨作終於出土。經過北師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巡展後,今(2022)年9 月22日入藏國立臺灣美術館。

即日起以典藏展的規格將〈甘露水〉長期呈現給社會大眾。為了讓參觀民眾能夠輕易找到這件作品,〈甘露水〉規劃展示於美術館大廳入口右側,並特別為它設計獨立的展示空間。觀眾除了能以各種角度欣賞作品,國美館也保留該一空間的玻璃隔窗,讓觀看的視覺可以延伸到美術館園區的寬闊視野。

美術館大廳的另一側,也是黃土水的作品〈水牛群像〉,這兩件黃土水經典作品共同展示於國美館大廳,既是對於黃土水的推崇,也宣告著國美館致力於推動「重建臺灣藝術史計畫」的決心。

國美館目前典藏黃土水作品共4件,分別是翻模複製的〈水牛群像〉、〈釋迦出山〉、〈山本悌二郎胸像〉,以及此次入藏的〈甘露水〉原作。目前國美館也正籌備「臺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展覽及學術活動,預計將於2023年春天舉行。

臺灣雕塑先驅黃土水〈甘露水〉典藏展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大廳入口右側(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2號)
時間:即日起,周二至周五09:00-17:00、周六、周日09:00-18:00(每周一休館)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